吕不韦,一个生于春秋,死于战国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曾草拟《焚书坑儒》一书,与儒家学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同时,他也是一个重视技术创新的实用主义者,在他的推动下,秦始皇的玉石俱焚、开凿渠道、修建长城等大型工程得以实现。但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吕不韦并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吕不韦年轻的时候,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以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口才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考取了士的头衔,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走上了老板的路。他在做生意方面节节胜利,终于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确实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的内心却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宁与满足。
为了仕途前途,吕不韦投了秦相邓由的门下,三年之后他成为了邓由的左右手。此时他已经拥有了很大的权力,成为了候车都尉的职位。他大大地提高了秦国的经济水平,所谓“河南少贫,丰城多税”,是他对邓由、秦王的贡献。他的手下甚至发挥到了70%的作用,同时他还在北方地区打造了窑洞等住宅,使秦始皇能够进驻关中,最终统一了六国。
但是吕不韦最终选择了死亡,这一点人们很难理解。事实上,吕不韦在投身仕途的过程中,已经悬崖勒马多次。他的内心极其敏感和脆弱,深深地受到了入仕、做官、得与失的困扰。他曾苦苦思索过人生的意义,最终认为人生是一场空虚梦。他身处政治斗争中,常常为人际关系所困扰。而在权力之下,他的思想日渐颓废,最终陷入了毒物的深渊。
或许吕不韦对自己的未来太过于悲观和束缚。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中只有三个错:一、做了商人;二、不得志;三、不好看。他最后选择了一条遁入荒野的路,割断了所有财产,自投毒物而死。他的身后,留给人们的仍是无数的遗憾和疑问。
在吕不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权力与人性、尊严与沦丧。他是一个奋斗者,却也是一个迷失者。他的人生中既有理性的追求,又有感性的迷惘。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却也成为了悲剧的代表。他的爱恨情仇,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那个时代,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和人生。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人生走入了迷雾,那么或许可以向吕不韦一样,用心灵的方式去洗涤身体的秽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