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马步芳逃往沙特,强娶侄女在阳台互骂,引当地800多人围观

椰子族部落 2024-11-10 10:08:44

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曾在西北地区呼风唤雨的"青海王"马步芳仓皇逃往海外。十多年后,一桩震惊台湾上下的丑闻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爆发。一位年轻女子站在高楼阳台上,用中文和阿拉伯语痛斥着楼下的马步芳,引来当地八百多名群众围观。这位女子究竟是谁?她为何要如此公开地与这位前"青海王"对峙?而这场闹剧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一、马步芳的政治生涯与统治

1927年初春,甘肃河西走廊一带,马步芳跟随他的叔父马麒参加了西北军。当时的西北军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马家军凭借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骑兵作战的优势,逐渐在甘青地区站稳了脚跟。

马步芳出身于西北军阀世家,其祖父马海晏曾是甘肃回民起义的首领之一。他的父亲马麒则在西北军中担任要职,掌控着青海地区的军政大权。这样的家族背景,为马步芳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931年,年仅27岁的马步芳就已经在青海地区独当一面。他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先后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和游击队,将其整编为正规部队。这些部队后来成为了他最忠实的爪牙,帮助他在青海地区建立起了独特的统治地位。

1936年,马步芳在西北"剿匪"行动中崭露头角。他指挥第五纵队在河西走廊一带,与西路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张掖战役中,马步芳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对待被俘的红军战士。他下令将俘虏分批处决,采用了多种非人道的方式,这些暴行在当时就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38年,蒋介石为了笼络西北地区的军阀势力,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主席。从此,马步芳开始了他长达十一年的"青海王"统治时期。他在青海推行高压政策,大搞特务统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报网络。

在经济上,马步芳垄断了青海的商业贸易,控制了当地的盐业、毛皮和药材等重要经济来源。他强征暴敛,搜刮民财,使得青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他还与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央政府输送大量物资和金钱,换取政治上的支持。

在军事上,马步芳组建了一支超过10万人的军队。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成为了他维持统治的重要工具。他还在青海各地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包括机场、兵工厂和军需仓库等,为自己的军事统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7年,马步芳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通过军事行动,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部分地区。在这些新占领区,他继续推行高压统治,强征民夫,征收苛捐杂税。他的统治区域一度达到了近3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军阀之一。

二、1949年的仓皇出逃

1949年4月23日,西北野战军向兰州发起总攻。当时,马步芳的嫡系部队马步青军团仍在固守兰州城。这支部队是马家军中装备最精良的一支,拥有美式装备和大量重武器。然而,面对解放军的猛烈进攻,马步青军团仅坚持了不到三天就全线崩溃。

5月初,西宁战事告急。马步芳在西宁的司令部内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刚结束,他就立即下令将家族积累多年的财富装上三架运输机。这些财物中包括黄金、珠宝、美钞,以及大量古董字画。据当时负责装运的随从回忆,光是黄金就装满了十六个大木箱。

5月5日凌晨,马步芳带着他的四房太太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乘坐最后一架飞机离开西宁机场。飞机起飞时,解放军的炮火已经打到了机场外围。随行人员中还包括他的几个心腹秘书和警卫,以及一批重要文件。

飞机先是降落在重庆。在重庆期间,马步芳与当地国民党高层进行了多次秘密会谈。他提出愿意重返青海组织抵抗,但要求提供大量军饷和装备。这个提议被当时主持西北军务的胡宗南直接否决。

6月,马步芳携家眷辗转到达香港。在香港期间,他指派心腹分批将家族成员和亲信转移出境。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据统计,光是他的直系亲属和姨太太就有三十多人,再加上仆役和随从,总人数超过了两百人。

马步芳选择沙特阿拉伯作为第一个落脚点,主要是看中了当地的政治环境和经商机会。7月中旬,他带领家族成员乘坐一艘英国货轮,从香港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

在香港期间,马步芳还进行了一个重要的安排。他将大部分财产转换成了黄金和美元,并分散存放在香港、台湾和欧洲的多家银行。这个决定为他后来在海外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抵达吉达后,马步芳发现当地气候酷热难耐。他的弟弟马步瀛因为不适应当地气候,在到达不到一个月就因中暑去世。这个意外打乱了马步芳的初步计划,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落脚地点。

经过考虑,马步芳决定暂时将家人安置在开罗。当时的埃及气候相对温和,而且华人社会较为活跃,便于他们适应海外生活。1949年底,马步芳带领部分家眷迁往开罗,开始了他的海外流亡生活。整个撤离过程历时近半年,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是一次规模庞大的军阀外逃行动。

三、在沙特的"外交官"生涯

1950年初,马步芳在开罗短暂停留后重返沙特。为了在海外站稳脚跟,他通过香港的关系网,向台湾当局输送了大量黄金。这笔交易的具体数额一直没有公开,但据当时在台北的知情人透露,仅第一批就超过了500公斤。

这笔"投资"很快得到了回报。1951年3月,台湾当局任命马步芳为驻沙特阿拉伯"大使"。这个职位虽然没有实际外交意义,但给了马步芳一个合法身份,也为他在沙特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马步芳深谙中东地区的商业规则。他在吉达市中心购置了一座四层楼的商业大厦,将一楼改造成商铺,出租给当地的阿拉伯商人。二楼则开设了一家中餐馆,专门接待来往的华商。三楼和四楼则分别作为办公室和住所使用。

这座大厦很快成为了当地华人社区的中心。然而,马步芳对待华商的态度却与他在青海时如出一辙。他利用"大使"的身份,向在沙特经商的华侨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不交费的商户往往会遭到刁难,甚至被沙特警方骚扰。

1953年,一件意外事件暴露了马步芳的真实面目。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因拒绝支付"保护费",被马步芳的手下诬陷走私。这位商人在被拘押期间写信向台北投诉,揭露了马步芳利用职务之便敲诈勒索的行径。

这封信在台北引起了轩然大波。国民党高层对马步芳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但考虑到他手中掌握着大量敏感信息,加上他与沙特王室建立了一定关系,一时间也不好采取过激行动。

马步芳的"外交生涯"充满了荒唐事。他不懂任何外语,与沙特官员交往全靠翻译。在一次正式会晤中,他竟然用青海方言与沙特外交官交谈,闹出了不少笑话。当地报纸还讽刺他是"哑巴大使"。

1957年,马步芳又卷入了一起外交纠纷。他私自将"大使馆"印章借给一个商人,用于走私物资。此事被沙特海关发现后,引发了严重的外交事件。台北方面不得不派出专员到吉达处理此事,并对马步芳进行了严厉警告。

随着时间推移,马步芳在沙特的势力逐渐扩大。他开始插手石油贸易,与当地的石油商建立了密切关系。他的大厦一度成为了沙特和台湾之间非官方的贸易中转站。每年经由这里中转的货物价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给马步芳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到了60年代初期,马步芳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沙特的生活。他不仅在吉达拥有多处房产,还在麦加附近购置了一座庄园。然而,他的这种表面上的"成功",却隐藏着即将爆发的家族丑闻。

四、轰动一时的女儿诉讼案

1962年8月15日,一位身着黑色阿拉伯长袍的年轻女子出现在吉达市中心马步芳的商业大厦前。她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中文向围观的人群宣称自己是马步芳的女儿马玉华,并公开指控马步芳虐待其母亲致死。

这位女子的出现在当地华人圈引起了巨大轰动。据知情人透露,马玉华是马步芳与其二房太太所生的长女。1949年仓皇逃离青海时,马步芳将其母女遗弃在西宁,随后她的母亲因病去世。马玉华经过十多年的寻找,终于在沙特找到了马步芳的下落。

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马玉华正式向沙特司法部门提起诉讼。诉状中详细记载了马步芳在青海时期的诸多罪行,包括强征民夫、贪污军饷、虐待家人等。这份长达数十页的诉状被译成阿拉伯文,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

沙特司法部门受理此案后,专门成立了调查组。调查组先后约谈了十多位在沙特的华人证人。这些证人中包括马步芳的前随从、警卫,以及当年在青海亲历过马家统治的商人。他们的证词进一步佐证了马玉华的指控。

案件审理期间,马步芳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试图平息事态。他先是派人悄悄接触马玉华,提出以十万美元的赔偿换取撤诉。遭到拒绝后,他又通过沙特的关系网,企图让法院驳回诉讼。但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平息事态,反而引起了更大的舆论反响。

1962年10月,台北方面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员前往吉达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马步芳在担任"大使"期间确实存在诸多不当行为。台北当局随即下令撤销了马步芳的"大使"职务,并要求他限期离开沙特。

马玉华的诉讼案持续了近三个月。期间,她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马步芳的劣行。她的行动得到了当地阿拉伯媒体的广泛报道,也引起了沙特王室的关注。一位沙特王子甚至亲自过问此案,要求司法部门公正处理。

1962年11月,沙特法院做出判决,要求马步芳向马玉华支付抚养费和精神损失费共计二十万美元。这个判决在当时算是天文数字,显示出沙特司法部门对此案的重视程度。

判决后,马步芳不得不变卖在吉达的部分房产用于赔偿。更重要的是,这场诉讼彻底摧毁了他在沙特精心营造的"成功侨领"形象。许多与他有业务往来的阿拉伯商人纷纷与他划清界限,他的商业帝国开始出现动摇。

这场轰动一时的诉讼案不仅揭开了马步芳家族的丑闻,也成为了海外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展示了一个流亡军阀在异国他乡遭遇的最大危机,也反映出那个特殊年代中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五、最后的流亡岁月

1963年初,失去"大使"职务的马步芳不得不离开沙特。他选择了台湾作为新的落脚点,这也是他流亡生涯的最后一站。在台北,马步芳购置了一栋位于阳明山下的三层洋房,与他的四房太太和几个年幼的子女定居于此。

马步芳在台湾的生活与他在沙特时期有了很大不同。他不再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依然保持着军阀时期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他都要在院子里踱步两个小时,午后则在书房翻看旧照片和文件。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从青海带出来的档案和账簿,这些成为了他最后的念想。

1964年夏天,马步芳的长子马继援从美国回到台北。马继援带来了一个商业计划,打算利用家族在海外的资金和人脉开展贸易。马步芳同意了这个提议,并从香港银行取出了一笔存款作为启动资金。这是他最后一次动用青海时期积累的财富。

然而,这次商业尝试并不成功。1965年底,马继援的贸易公司就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这次失败让马步芳失去了重振家族声望的最后机会。从此,他很少再过问家族事务,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整理旧档案上。

1966年是马步芳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年。他的二房太太在台北去世,这位陪伴他度过青海岁月的女人临终前始终没有原谅他的背叛。同年,他在香港的几处房产也因市场变动而大幅贬值,这使他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1967年春,马步芳开始出现健康问题。他的右手经常不自主地颤抖,写字也变得困难。家人请来多位名医会诊,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症。这种疾病让他无法继续整理档案,只能将这项工作交给他最信任的老秘书。

到了1968年,马步芳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他很少离开阳明山的住所,大部分时间都在躺椅上度过。偶尔有老部下来访,他也只是简单地点头示意。这些昔日的追随者带来了许多青海的消息,但他始终保持沉默。

1970年初,马步芳的病情突然加重。他开始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不得不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在医院里,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最后一份遗嘱,将残余的财产分配给各房子女。这份遗嘱的字迹歪歪扭扭,几乎无法辨认。

1970年7月24日,马步芳在台北逝世,终年67岁。按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安葬在阳明山的一处山坡上。墓碑上只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份,没有任何官职和头衔。就这样,这位曾经叱咤青海的军阀,在异乡默默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