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现7类症状,可能是白内障在作怪,早发现早治疗

刘哥哥看养护 2025-03-12 03:20:04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 中国白内障临床诊疗指南[J]. 中华眼科杂志, 2022, 58(5): 321-330.[2]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全球视觉损害报告[EB/OL]. 2021.[3] 高树华, 李建军. 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及防治[J]. 现代医学, 2020, 48(3): 189-194.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内部的晶状体逐渐浑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失明。它的发生与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有关。在全球范围内,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以为,眼睛看不清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殊不知这可能是白内障在作怪。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那么,老年人的白内障究竟会有哪些明显表现呢?

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视力下降。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觉得眼睛有点模糊,看远处的字不太清楚,或者需要更亮的灯光才能看清东西。

但随着晶状体的浑浊程度加深,模糊感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戴上老花镜也无济于事的地步。有些人发现原本看远需要戴眼镜,结果突然发现不戴眼镜反而能看得清楚一点,这其实是白内障的一种表现,医学上称为“第二视力”,但这种“好转”是暂时的,很快视力又会变差。

出现眩光,夜间视力明显变差很多白内障患者在夜间开车或者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时,会感觉灯光特别刺眼,甚至出现强烈的眩光。尤其是晚上,对面车灯一照,眼前就像被白炽灯直射一样,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

这是因为晶状体变浑浊后,光线进入眼睛时发生散射,导致亮光变得更加刺眼。严重时,哪怕是在家里开个台灯,也会觉得光线刺眼难受,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颜色辨别能力下降,世界变得灰蒙蒙的白内障的另一个显著表现就是颜色感知能力下降。原本鲜艳的颜色看起来变得灰暗、发黄,感觉世界就像蒙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滤镜。有的患者甚至会误以为家里的灯泡变旧了,或者是电视机的颜色调节出了问题。实际上,这是白内障导致的视觉色彩衰退,特别是对蓝色的感知能力下降最为明显。

眼前出现重影,看东西变成“两个”有些人会发现,看东西时好像“重影”了,尤其是单眼视物时,物体的边缘会有多个轮廓,像是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影子。这种现象在白内障患者中很常见,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不均匀混浊导致光线进入眼睛后发生异常折射。

光线变化时适应能力变差,明暗转换困难正常情况下,眼睛可以迅速适应明亮或昏暗的环境变化,比如从户外阳光下走进屋里,眼睛很快就能调整过来。但白内障患者会发现,眼睛适应光线变化的能力变差,从亮处进入暗处时,会有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眼前一片黑,或者亮处突然变暗时视力会明显下降。

原本的近视或远视度数突然变化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戴了多年的眼镜突然不合适了,比如原本是远视的,最近却觉得近处的东西反而能看得更清楚,或者是近视度数突然加深了,这很可能是白内障导致的屈光度变化。

单眼视力差异明显,甚至一只眼睛比另一只更严重白内障并不一定是两只眼睛同时发病,很多时候是一只眼睛先出现问题,另一只眼睛暂时还好。这样一来,患者可能不会意识到视力的下降,而是等到另一只眼睛也开始模糊时,才发现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白内障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果白内障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首先,晶状体膨胀会导致眼内压升高,甚至诱发青光眼,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最终导致失明。此外,白内障还可能引起色素膜炎、玻璃体混浊等问题,进一步影响眼部健康。

如何预防白内障?想要预防白内障,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护眼习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线下,外出时戴上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可以有效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害。此外,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高血糖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饮食上要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蓝莓、深色绿叶蔬菜,这些食物对眼睛有益。

已经患上白内障,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如果已经确诊白内障,首先要定期去眼科检查,评估病情进展情况。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可以使用防眩光灯泡或调整家中的灯光亮度。

饮食方面,要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比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适当进行眼部休息和按摩,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

总结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一旦发现视力下降、颜色辨别能力下降或者看东西出现重影,就要警惕是否是白内障的表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避免严重的视力损害。如果病情已经影响了生活质量,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人工晶体植入可以恢复清晰视力。因此,不要等到看不见了才去医院,及早治疗,才能真正守护好眼睛的健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