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 第七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圆满召开
IFWS& SSLCHINA 2021
2021年12月“创芯生态
论坛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联合主办,北京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半导体产业网共同承办。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国家节能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近50家组织机构的智力支持,集齐跨地区,跨领域的创新智慧合力,共同召唤产业发展新生态。
据了解,本届论坛由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主席曹健林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分别担任本届大会的中方主席与外方主席,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理事长吴玲担任大会组委会主任。
紧扣时代脉搏,聚智召唤产业发展新生态
“半导体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石,近两年一直是各国贸易战的焦点。尤其是进入2020年,发达国家纷纷将半导体技术和产业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近年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逐步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市场日趋活跃,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出许多创新力量。国家“双碳”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促进了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正进入实质性发展期”。论坛程序委员会主席、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 介绍论坛情况。
开幕式上,论坛程序委员会主席、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在介绍本次论坛的组织概况时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等多种因素促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逆势上涨。半导体照明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两天的时间里,程序委员会和组委会协同汇力,组织了190余个专业报告,共设有超30场次论坛活动。半导体照明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论坛内容不仅涉及半导体行业,还融通了通信、电源、农业、医疗卫生、汽车等,多维度跨界兼顾,不同领域碰撞,尽力为业界提供最丰富前沿的信息。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理事长吴玲致开幕词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理事长吴玲表示,疫情之下,尽管多有波折,但联盟既是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推动者,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论坛不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开放的窗口。强大的市场需求始终是产业的活水之源。虽然疫情仍然严峻,但仍能感受到蓬勃的创新力量和时代强劲节拍,行业生生不息,联盟当与时代同频共振,顺势而为。未来也会进一步思考如何行稳致远,如何自我赋能等问题,让业界通过论坛的窗口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乐。
此外,出席开幕大会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江风益,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晋闽,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原秘书长窦林平等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众多专家、程序委员会和青年学者,和来自深圳、宁波、厦门等地光电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以及来自中民研究院、国星光电、北方华创、鹏城半导体等众多国内外企业的高层领导、技术专家和市场负责人代表;以及来自深圳市、天津市、哈尔滨市、合肥市、长治市、泉州市等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代表参与论坛。
根据组委会统计,本届论坛除了开幕大会、还设有功率电子器件与应用论坛、射频电子器件与应用论坛、半导体照明与应用论坛、Mini/Micro-LED及其他新型显示论坛、超越照明论坛、材料与装备论坛、固态紫外器件与应用论坛、车用半导体创新合作峰会,以及2021先进半导体应用创新展、POSTER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分论坛等30余场论坛活动。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1195名代表注册参会,其中815名代表现场到会,因疫情相聚云端的参会代表有600余位,其中开幕大会及一场分论坛直播在线人数超5000人次。全面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半导体照明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机遇与挑战,研发方向和产业生态建设,交流国内外发展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为半导体照明及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鹏城半导体-品牌力量奖
鹏城半导体展位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