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为什么没有朝代定都长安了?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周武王继位后又建立镐京,合称丰镐,故西安的简称为“镐”。中国古代很多王朝都在长安建都,因此长安也成为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号称“十三朝古都”,包括西周、秦、西汉、新、东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武周等十三个朝代都先后在此建都。但是奇怪的是唐朝之后的一千多年封建历史中,再也没有王朝选择在长安建都了,为何长安的地位在唐以后一落千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经过唐朝的连年征战后,长安城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唐朝虽然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急速下降,首都长安更是七次被破。第一次是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祸及长安,唐玄宗弃城逃跑,长安被叛军占领;第二次是公元763年吐蕃趁唐军跟叛军打的不可开交时攻占了长安;第三次是公元783年朱泚利用士兵哗变攻占长安;第四次是公元881年黄巢起义攻占长安;第五次是公元895年王行瑜联合李茂贞把皇帝废了占领长安;第六次是公元901年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阳,叛军占领长安;第七次是公元903年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自己占了长安。
长安在经过这么多次战乱后早已形同废墟,晚唐诗人韦庄就曾经用诗记录下了当时的长安:“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可见那时的长安是多么的破败不堪。在唐朝灭亡后,长安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因为在唐昭宗迁都洛阳时就把长安搬空了,这种情况下后世的王朝是不会选择建都长安的,因为要对长安进行重建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没有哪个开国之君愿意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第二个原因就是关中地区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早在秦末各地诸侯纷战时就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关中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物产最丰富,人口众多的地方,占据了关中就能称王称霸。在战国时期张仪就歌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所以自秦朝开始,之后的众多王朝都以关中为龙兴之地,大力的开发这里的土地资源,但是到了唐朝,这块土地已经被开发了一千多年了,关中人口剧增,导致过度开垦土地,环境恶化,土壤也没有以前肥沃了。况且自隋以来,黄河和长江下游地区得到了开发,经济增长迅速,人口也在慢慢增多,完全能够取代关中地区的地位。所以唐以后的王朝更愿意将都城往东或往南迁移。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长安无险可守。长安位于渭水以南,四周没有可以作为屏障的高山或者大江,不容易防守。所以历代在长安建都的王朝都是武力及其强盛的,如秦汉隋唐,哪一个不是把周围国家制服得服服帖的大一统王朝,这些朝代建都长安不用担心防守问题,因为它们都在主动进攻。不过在国家衰落时长安难守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就比如安史之乱后长安就被攻破了七次。在唐朝以后的朝代都没有再达到唐朝的高度,建都长安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北宋选择建都开封是因为有黄河作为天险;南宋选择建都杭州是因为有长江作为天险;明朝初期建都南京也是因为有长江作为天险;至于元明清的都城北京,则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很好防守。
长安的没落是必然,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关中地区已经不再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了。
自从有了大运河,政治中心东迁,以后所有朝代首都都在运河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