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普京下台,俄欧和好、中俄反目?梅德韦杰夫曾预测欧洲结局悲惨

事事通 2025-02-21 14:38:11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俄罗斯总统普京给人的首要印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明显,显现出其年岁的增长。

自2000年车臣战争临危受命以来,这位“大帝”强人已在克里姆林宫执政25载,年龄由47岁增至72岁,步入古稀之年。

鉴于其年龄及战时领导的重压,普京可能卸任的事实不容忽视。若他卸任,后续将发生何事,引人深思。

据报道,俄欧关系对抗中或现和解迹象,但这或致中俄关系恶化。不过,有评论引用梅德韦杰夫观点,称若此和解成真,欧洲恐将沦为最悲惨境地。

这两种说法的起源何在,且它们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俄罗斯社会?

【俄欧和解与中俄交恶?】

首先,考虑一种观点:未来普京若卸任,俄罗斯与欧洲或能和解,而中俄关系可能转恶。

提出此说法者无疑对俄罗斯民族性格有深刻认知。

俄罗斯人长期在亲欧洲与独立于欧洲两种态度间摇摆,犹如其国徽上的双头鹰,展现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

历代沙皇中,有终身不懂俄语、在俄普战争中支持普鲁士的精神德意志人彼得三世,也有本土德意志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她皈依东正教,引领俄罗斯走向辉煌。

俄罗斯国民性格的摇摆不定,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在国际事务中复杂多变的立场。

普京执政时,俄罗斯坚定走独立欧洲之路。俄乌冲突爆发,缘由乌克兰亲近欧洲,令俄罗斯深感威胁。

普京时代结束后,新一代俄领导人或将重新评估俄欧关系,寻求和解合作,旨在减轻长期对抗造成的经济负担及外交孤立状态。

和解可能性非无根据,俄欧历史上文化联系深厚,共同利益显著。冷战后双方关系虽波折,但和解呼声一直存在,未完全消散。

然而,此和解虽看似利于世界和平,实则可能致使中俄关系趋紧。

普京时代,中俄为对抗欧美西方势力加强合作,关系升至新高,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若俄欧实现和解,中俄战略互信或受挑战,双方国际问题立场差异或更显著,进而可能导致在部分领域竞争加剧,产生冲突。

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俄罗斯与欧洲达成和解,但同时与中国关系恶化。

记得提及的独立欧洲态度吗?有人虽承认俄欧文化紧密,但也认为俄罗斯东正教乃欧洲基督教中的异类。

俄罗斯与北亚、中亚联系紧密,因此被视为非欧洲人。他们强调俄罗斯人需具备独特民族意识,并确立独立于欧洲的地位。

此观念本属正常,但在俄罗斯常演变为极端民族主义,即“俄罗斯至上”。此思想在中国网络被称为“皇俄”,且在俄军及高层中亦有一定影响力。

诸多“皇俄”派强硬主张领土扩张,连普京昔日顾问杜金亦受“皇俄”思想影响,一度对华不友善,此态度在“皇俄”派中颇为盛行。

这解释了普京卸任后中俄可能交恶的说法:若“皇俄”派势力增强,其扩张意愿可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产生冲突。

欧洲方面,“皇俄”派虽不认同俄罗斯属欧洲,但从政治光谱看,“皇俄”与欧洲右翼在诸多事务上存在显著相似性。

这种共通性或许会让“皇俄”派在普京离任后,尝试在欧洲寻觅新的合作伙伴或支持力量。

欧洲右翼或将“皇俄”视为精神指引,为两派融合铺路,促成一种独特的俄欧和解态势。

显然,俄欧和解的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

【欧洲结局最惨?】

如何理解梅德韦杰夫所言“欧洲或将成为最为悲惨的存在”?需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含义与逻辑,以寻求准确解答。

据一种观点,俄欧和解与中俄关系紧张有两种可能:普京卸任后俄罗斯或转向西方,或俄罗斯内部的“皇俄”势力可能掌权。

针对首要点,需明确方向:俄乌冲突中,欧洲实则遭美国算计,无奈被卷入此争斗。

开战前,美国频用舆论为俄攻乌造势,借北约施压欧洲各国对俄。此举致俄欧关系恶化,最终引发战争。

从这一角度出发,战后俄罗斯若倾向西方,更可能投向美国而非欧洲。

欧洲与俄罗斯拥有广泛合作基础,战前,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最大的合作伙伴是法德两国,彰显了双方紧密的合作关系。

美国借北约刺激俄罗斯并裹挟欧洲,致俄欧反目。美国利用地缘优势置身度外,待俄欧关系恶化后,双方仍需依赖美国进行调和。

此情境下,俄罗斯若倾向西方,也因历史心理障碍更可能亲近美国而非欧洲。欧洲将遭美俄双面夹击,失去战略灵活性,成为最不幸的一方。

第二种情况更危险,它意味着俄罗斯掌握了欧洲大陆的主导权,且“皇俄”势力或将在俄上台,与欧洲右翼势力结成同盟或达成默契。

若此情况成真,欧洲大陆将陷动荡,局势难安,欧洲成为最悲惨之地,亦是情理之中。

俄方表示,支持乌克兰的行动将会让欧洲承受巨大的代价。

国际在线报道,欧洲打“能源牌”施压俄罗斯,却反遭其影响。此举非但未达预期,反而让欧洲自身陷入困境,揭示了策略的反噬效应。

0 阅读:1

事事通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