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日本空间科学研究院就对接待和录用大学生的标准进行了公布,禁止接待或者录用中俄两国的科学家,理由是“不让在研制卫星和导弹时使用的信息和技术泄露给第三国。”
与此同时,美国也进一步拉拢多国加入其探月计划,以及破坏中方在航天业上与他国的合作。比如,限制欧空局派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禁止阿联酋使用美国技术制造月球车搭载在中方的“嫦娥七号”任务中。
美国NASA局长多次指责中方的航天技术不透明,不分享数据,并且宣称要“先于中方登陆月球”,作为美国小弟的日本航天自然也效仿NASA,尽管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对于中方航天的封锁并没有消停。
2023年,中国空间进入了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开局之年,按照计划,17个国家的合作项目将陆续展开。作为新一代空间站,其后发优势明显,能更好地服务全世界空间科学研究。
但是,美国NASA显然不愿意看到自己封锁之下的中国航天能与国际展开合作,因此新一轮的航天打压行动开始了。
就以美日联盟为例,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今年1月13日举行峰会之际,两国签署了美日太空合作的协议,该协议包含共同防御条款,这是美日双方加强军事联盟的一个重要努力。
此后,日本在人才引进留学生等方面作出规定,严禁中方的人才进入日本的航天领域。可以说,日本航天部门已经一边倒向了美国。
但是,打脸的是美国技术登陆月球近些年接连失败,日本的大火箭梦想彻底破碎。2023年3月7日,日本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于7日再次尝试发射,但以失败告终。
2023年4月25日,日本私营私营航天公司ispace的白兔RM1登月器,在着陆月球时失联,任务失败,这也使得阿联酋的“拉希德一号”任务失败,阿联酋航天科学家泪流满面。
近期,阿联酋航天已经着手建造拉希德2号月球车,是否能彻底摒弃美国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如果指定中方研发或供应的话,自然不存在任务问题。阿联酋已经彻底明白,整个21世纪只有中国的月球车100%成功登陆月球。
但是,日本在美日同盟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已经甘愿当起了“急先锋”,不但在半导体产业上对中方的打压更加严厉,在航天上进一步宣称要与北约加强联系。
5月27日,《日经亚洲》日本和北约计划在太空和网络空间发展合作,以对抗俄罗斯和中国。
但是,我们注意到5月2日,东京大学研究团队还宣告了与中方清华大学就火箭发动机相关的基础研究在今年7月启动实验项目。
报道称,东京大学团队将携手清华大学,利用失重环境开展流体力学的相关研究。这则消息在国内引起了广泛争议,公众普遍认为清华大学不应该接受东京大学的合作邀约。
但是实际上,中国航天在国际合作上一直处于非常积极的状态,不但与全世界分享了探月和探火的科研成果,还在201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宣布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而具体承接项目的就有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的“受涡流和声波影响的火焰不稳定性研究”。中方携手联合国敞开中国空间站的大门,是航天事业开展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以合肥为代表的新兴城市以航天业为发展契机,进一步扩展国际竞争力。同时大会上明确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繁荣学术,培养航空下一代”的目标。并在会议期间举行了“共同加强外空法治,推动外空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
国内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国际上很多国家的专业人士都参加了会议,为进一步开发太空,制定相应的决策提供学术氛围。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中国航天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独立国家建造的空间站,如何全面展示中国的宇航前沿技术,广泛推动世界航天的深度合作,实际上考验航天人的格局和视野。
至于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外国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钻孔搞破坏”,“抄袭中方技术”等担心,实际上只要管控好,都不是问题。
况且,目前很多国际合作项目,是中方负责具体实施,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再说了,空间站不“卖票”,难道真是自己建着玩吗?
至于日本等国依靠美国,想要搞“太空竞赛”或者“太空对抗”,最终都将归于失败,原因很简单:美国人将最为核心的技术拿来搞对抗,而中方则是集中全球智慧造福人类。
格局不一样,最终结果也不一样!
所以清华还与鬼子在我国空间站合作是几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