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今言史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近些年中,中国一直都注重环境保护,甚至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并且在节能减排方面,新能源汽车等等以前从未有的东西也不断出现。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沙漠种树”等等举措和措施的出台,让近些年中我们的天空更加的蓝。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从美国流传出了一个沙漠种树弊大于利的说法,还说中国根本就不懂什么沙漠种植,还自称是什么环保大国。
那么,美国为何会有“弊大于利”这样的结论,沙漠土壤化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想法吗?
“沙漠变绿洲”,这个事情可能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在中国,这个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而这块沙漠就叫做“毛乌素沙漠”。
说它是沙漠其实并不准确,准确来说应该是沙地,并且毛乌素还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它地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的交界地带,面积大约是4.2平方千米。
它之所以会成为沙漠就是因为自然因素跟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它属于干冷的大陆季风气候,后来又因为人类的过度滥垦以及放牧等影响,自唐代以来它的沙化就不断的加剧。
但后来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开始实行了退耕还林以及封山禁牧等措施,再加上种植各种灌木以及乔木。
而今,这块土地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不断增多,植被的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甚至还有人表示,毛乌素沙漠或许将会在陕西省消失。
所以能够看到,在一些破坏较为不严重的地方,沙漠变绿洲并非是不可能,而且还带来了很多生的影响。
还记得1993年那场席卷甘肃三地的“5·5黑风暴”事件吗?85人死亡,两百多人受伤,还有31人失踪。
农作物受害的面积高达五百多万亩,牲畜更是损失了上十几万头,这也是我国受沙尘暴灾害最严重的那次。
也正是因为那次灾害,让人们生下了在沙漠种树的心愿,企图让沙尘暴不要出现,无数人也踏上了这条种树的道路,甚至一种就是好几代人。
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什么,但就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仍然坚持着,沙漠变绿洲,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仅给环境带来了生机,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好处多多。
那么为何美国却始终认为这件事情是“弊大于利”呢?
沙漠并非是只有中国有,美国也有,并且据了解,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在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60多个国家都会受到威胁,美国就是其中一员。
并且美国还是将土地变成沙漠的那个最大的罪魁祸首,在上世纪的时候,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也不断的被砍伐,致使土壤风蚀加剧。
直至“黑色风暴”的出现,1934年5月11日的凌晨,在美国西部的一个草原地区,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巨大的黑色风暴。
它长2400千米,南北宽1400千米,高3400千米,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风暴带,这场风暴足足刮了三天三夜,风暴所到之处,田地龟裂,河水干枯,千万人流离失所。
并且最后还把三亿吨肥沃的表土送到了大西洋,一千万亩的农田被摧毁,也是因此,美国终于注意到了自己国家的环境问题。
于是开始退耕还林,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很少,以为只要种树就可以了,并不懂得固沙等等举措,于是他们一番折腾下来,反而还使得土地沙漠化更加严重了,最后以失败收场。
所以后来当中国提出要退耕还林的时候,美国人开始急了,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表示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并且还表示这样的举措只会造成更加难以逆转的问题。
所以,这就是美国人口中的“弊大于利”,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会跟他们一样,最后一事无成反而会更加地破坏环境。
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太小瞧了中国,中国“环保大国”的称号也并非是白白得来的,或许就是因为不可能,所以中国才要挑战不可能,骨子里就是那种不服输的劲儿。
其实也并非是美国不行,只是每一块土地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沙漠虽然看起来都一样,但是其面临的环境也是不同的。
即便都是沙漠,但是治理的方法可能就是不一样的,沙漠造林对于人类来说,自然是好的,但这其实也并不代表就没有坏处。
前期的试错,确实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甚至还会导致沙漠化更加的严重,但俗话说得好,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就没有不可能。
植树造林本身就是有益的,并不存在什么“弊大于利”的说法,而后也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土地沙漠化。
至于美国,就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了,中国怎么做心中自然有分寸,中国自然也要担得起“环保大国”的身份。
同时最后,也为那些常年奋斗在植树造林的前线工作者们致敬,是他们让世界变得更好。
参考资料:《回访最大沙尘暴受害地解析河西走廊28年绿进沙退背后的5个样本》封面新闻2021-06-23 14:38
《环保知识:绿化并非都好 造林不当“有害”》英国广播电视台
《在“沙漠之城”种下一万多亩树!这群退役老兵做到了》2024-11-16 19:22·人民日报
《沙漠种树需要几步?“沙漠锁边人”这么做|公益面孔》2023-05-05 20:14·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