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不上学,妈妈不去上班在家陪伴孩子,孩子的心理问题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学会共情顺利复学
我们知道情绪是有传递性的。快乐的情绪会在人群中传播,悲伤的情绪、焦虑的情绪、恐惧的情绪也会在人群中传播。

云尔老师
英国心理学家沃恩和莱夫(Vaugh&Lef)1976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已经康复的人,如果每周在充满焦虑、敌对、消极情绪的家庭环境中超过35小时,那么他复发的可能性要比每周在这种环境中不超过35小时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高很多。这也证明了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
如果孩子因为抑郁不去上学,妈妈全职在家陪伴有利于孩子复学吗?我用两个案例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自从洋洋不去上学之后,妈妈就辞职在家。
洋洋每天上午10点多才起床,有的时候甚至睡到中午12点多,几乎是通宵玩游戏。在洋洋偶尔走出自己的房门的时候,妈妈强打精神和洋洋说几句话。洋洋要不就是“嗯嗯”两声,要不就是一声不吭。这使得妈妈更加焦虑。妈妈鼓起勇气问洋洋:还学不学习?还上不上学?洋洋一脸不屑地说:不学!不上!

云尔老师
妈妈每天督促他早休息,但是,洋洋把门关上,妈妈根本就进不去他的房间。
每天早晨叫洋洋起床,洋洋根本没反应。
转眼就是一年。洋洋的妈妈天天面对一个生活毫无规律的孩子,终日愁眉苦脸,刚满40岁的人,头发花白。
如果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每天无论是忙于工作还是与同事聊聊天,都可以转移自己的焦虑情绪。自从妈妈辞职后,她不愿意见到原来的同事朋友,甚至连亲戚之间的正常交往她都借故推辞,免得别人问起洋洋的事情,让自己尴尬不堪。
妈妈辞职在家,不但没有帮助洋洋走出困境,反而自己也抑郁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很显然,妈妈在家对洋洋的恢复没有任何帮助,还导致自己心情越发低落。低落的情绪导致家庭氛围沉闷,反过来影响洋洋和父母的关系,增加洋洋的抵触情绪,这样妈妈就失去了和洋洋正常交流的机会,使洋洋的问题更加严重。

云尔老师
欣欣的情况和洋洋有所不同。
欣欣是因为听不懂课,成绩越来越差,因此,不愿意去上学。
欣欣在家倒是能够按时起床睡觉,但是,基本上也不看书学习,最常做的就是画漫画。还经常在网上和几位爱画漫画的网友聊聊天。
妈妈辞职在家陪伴她,也经常和她说上学的事情。但是,妈妈只要说上学的事情,欣欣就会情绪低落,甚至眼含泪水。
爸爸也很着急,经常说:你本来学习就落下了,再不去上学就更跟不上了。一家人唉声叹气,家庭气氛非常沉闷。
欣欣的问题是因为学习导致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她学习,显然会增加她的心理压力。妈妈的陪伴并不能改变欣欣听不懂课的情况。而爸爸妈妈总觉得欣欣在家不如在学校。爸爸妈妈认为欣欣在学校里总比在家强,多多少少都能学点东西。

云尔老师
其实,欣欣就算真的去了学校,也无法静下心来听课,一方面她有些地方确实听不懂跟不上;另一方面,她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总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觉得老师也看自己不顺眼。因此,她坐在教室里焦虑不安,浑身难受。
因此,要解决欣欣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欣欣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
要解决洋洋和欣欣的问题,首先是能够走进孩子内心,如果你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的所有的劝说所有的道理都没任何意义和价值。而如果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你就要学会和孩子共情。
共情是识别、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想法和从情感上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培养共情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体验他人的观点,而不仅仅是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发自内心地亲近他人和帮助他人。

云尔老师
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是两种主要的共情类型。
认知共情意味着你可以理解另一个人的观点,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它也被称为换位思考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情感共情是指你能感受到另一个人的情绪。例如,如果你坐在孩子身边,他开始哭泣,你可能也会感到难过。这就是情感上的共情。他们在情感上的经历会对你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
情感共情分为三个部分:感受到与他人相同的情绪;因为他们的痛苦而我们自己也感到痛苦;从而同情他人。
共情有助于以帮助他人的形式将人们联系起来。共情能够增强和保持换位思考的能力。正如著名作家和领导力专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所说,“当你对他人表现出深度的共情时,他们的防御能量就会下降,正能量会取而代之。这时你才能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有创造力。”
当父母能够和孩子共情的时候,也就能够走进孩子心里,再去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改变对成绩的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洋洋来说,是因为学习遇到了困难才导致他不去上学,还是因为纯粹的网瘾导致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弄清楚,一味地想让他去上学,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他拒绝沟通,失去了引导孩子的渠道。
对欣欣来说,引导她改善薄弱学科的学习方法,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提高总成绩才能增加自信心,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只有到学校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通过我对洋洋和欣欣父母的详细沟通引导,使他们学会了与孩子共情。同时,洋洋和欣欣的妈妈都要走出去工作,给孩子留一个独立的空间。

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洋洋和父母的僵局被打开。洋洋是因为暑假期间玩手机游戏上瘾导致成绩下降,老师多次在课堂公开批评他,并且多次请家长到学校。导致洋洋对老师和家长非常抵触,而妈妈在家天天守着他更加让他反感。
又经过我和洋洋父母一个月的耐心沟通和引导,我亲自和洋洋老师进行了沟通,讲明洋洋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用开放的姿态不要放弃对洋洋的教育,拯救洋洋也就是拯救了洋洋的整个家庭。
洋洋的老师三次到洋洋家中,给洋洋做工作,保证以后不在课堂公开批评他,并且给洋洋补课。
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洋洋顺利返回学校。
洋洋的妈妈在这期间也顺利回到原单位正常上班。
欣欣的问题解决起来要容易很多。
经过我和欣欣的耐心沟通,她答应让爸爸给她找老师辅导薄弱的课程,这个学习过程比较缓慢,不过,欣欣能够在家按照制定的计划学习了。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欣欣也返回学校正常上学了。当然,老师辅导一直没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