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留下百万遗产。其三个子女分得多少遗产未知。尽管身为国家主席,毛主席月薪仅为四百零四块八毛钱。
毛主席的百万遗产来源何处?其子女各得多少份额?
毛主席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家境尚可,得以读书。后创立新中国,践行共产党宗旨,为人民服务。其工资原594元,因国家困难降至404.8元,至逝世未涨。
毛主席逝世后,遗产由中央办公厅管理。有谣言称其遗产过亿。实则不然,他去世时积蓄仅五百元。所谓百万遗产之说,从何而来?
吴连登作为毛主席管家,了解其遗产来源。他掌管毛主席衣食住行,称毛主席常月光且入不敷出。作为一国主席,毛主席生活艰难的原因引人探究。
1955年,国家废除供给制与工资制并行制度,推行等级工资制。随后,在周总理主持下,国务院小组制定了工资制度,确立了从一级至24级的行政等级。
毛主席原领一级工资600元,等同大元帅,后觉方案不妥,更改为594元。副主席、总理二级工资550元,元帅三级500元。宋庆龄因身份特殊,与毛主席同享行政一级工资。
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与中央领导主动降薪,毛主席工资降至三级,为四百零四块八毛钱,此标准一直保持至其逝世,未曾变动。
即便月薪降至四百元,在当时已属高薪,足够生活开销。因那时物价远低于今,且毛主席生活节俭,拖鞋睡衣数十年未换。
他衣服上补丁众多,显现其节俭。然其月薪总尽,令人费解,究竟毛主席的钱都用在了何处?
毛主席逝世后遗有百万财产,管家吴连登称毛主席常月支不敷出。这百万资产来源成疑。至于其子女最终分得多少财产,亦引人关注。
毛主席降薪后月薪四百零四块八,当时物价下绰绰有余。然吴连登称毛主席入不敷出,这究竟是何缘由?
众人误以为毛主席衣食住行不需花费,实则他需付房租、水电、液化及暖气费,固定开销含10元党费。中南海住房及家具费84元/月,另付江青姐姐房租30元/月。
冬天需缴取暖费、水电费约三四十元,另加李敏、李讷学费。初时每人15元,后随物价上涨增至30元,均由毛主席承担支付。
固定支出每月二百余元,外加伙食费约百元。毛主席一家实际花费远低于此,正餐多为四菜一汤:一荤一鱼一全素一半荤素。
那时这些花费不足百元,但毛主席常请民主人士用餐,导致月伙食费大增。此外,他外出视察时,用餐费用亦自理。
另一项开销为烟与茶。毛主席烟瘾重,除睡眠外时刻不离烟。他对别物无要求,唯需有烟。工作时常熬夜,便以吸烟提神。
毛主席拒绝了减少吸烟的建议,称自己并未多吸,烟多在手中燃尽。思考时才会吸几口,若无烟在手,便觉有所缺失。
此外,毛主席常资助他人,从不为亲属谋私职。对遇困亲属,他慷慨解囊,如吴连登家乡遭火灾,毛主席赠其信封,内含三百元以助重建。
毛主席每年给章士钊两千元,致其月薪常耗尽,时有不敷,需上级拨款。既无积蓄,其百万遗产来源引人探究。
1976年毛主席逝世,留下百万遗产。关于其子女最终分得的遗产数额,引人关注。
毛主席月薪常尽,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稿费收入。工资不足时,便让吴连登呈报详细账单,签字后赴中央特别会计室支取稿费以补不足。
毛主席著作众多,广受国内外欢迎,出版后获稿费124万元。这些稿费由中央办公厅特别财务办处理,汪东兴任主任时管理严格,每次支出均须其亲自阅示。
汪东兴从未滥批稿费。1976年毛主席逝世,遗产仅124万巨款,无贵重物品,衣柜中唯有几件中山装、旧睡衣及拖鞋,积蓄仅五百元。
124万稿费与500元积蓄,依毛主席遗愿全数上缴国家作党费。此处理众人不感意外,因毛主席视稿费为人民之财,仅极少数情况补贴家用。
五年后,中央办公厅通知李敏领取部分毛主席遗产,李敏仅取了8000元、一台彩电及电冰箱。毛主席平等待人,遗产分配缘何独留李敏,未及李讷与毛岸青?
1972年李讷离婚后独自带子,生活艰辛致经济困难。她最终向毛主席求助,主席用自己的稿费资助了她8000元、一台电视及电冰箱。
后为公平,李讷、毛岸青也获同样批文。李敏未取,直至1981年中央办公厅询问,她仅要求8000元。故毛主席遗产中,子女各得8000元、电视、冰箱,总计约万元。
剩余资金悉数上缴国家,主席未留财产。其子女继承其精神,皆能吃苦耐劳,不因身份向中央或国家寻求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