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风波下,10万元级别的智驾靠谱吗?

中新汽车 2025-04-10 20:30:57

上汽通用五菱: “老百姓拥有高阶智驾付出的资金会越来越少, 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2025 年,智能驾驶浪潮席卷汽车行业,几乎所有车企都卷入 “全民智驾” 与 “高阶智驾” 的军备竞赛中。前不久,小米汽车高速公路的事故似乎为智驾浇上一盆冷水,但行业在回归理性思考的同时,技术的进步并不会停歇。

秉持“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品牌主张的上汽通用五菱,也开始“卷”智能化了。在2025技术进化日活动上,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灵语座舱和灵犀动力四大板块发布多项技术成果。同时,宝骏品牌旗下首款“智能超舒适旗舰家轿”宝骏享境也正式开启预售,首发搭载灵眸智驾进阶版和灵语座舱,实现智能出行品质再进阶。

据悉,基于两段式端到端架构、可解释端到端架构和⽣成式世界模型的不同进化路线,灵眸智驾技术矩阵规划了基础版、标准版、进阶版和旗舰版四大层级。

其中,灵眸智驾标准版支持前向AEB、高速NOA、智能泊车等功能,标配城市记忆领航和跨层记忆泊车。灵眸智驾进阶版则采用能力更高的硬件平台,加入八大主动安全功能,以全速全向AEB、油门防误踩等功能守护用户出行,支持位到位城区领航辅助和代客泊车功能。在此基础上,灵眸智驾旗舰版采用更高标准安全冗余架构和⽣成式世界模型,算力达500TOPS。

不仅如此,上汽通用五菱还在发布会上宣布推出行业首个商用车安全智驾普及方案,针对有人驾驶和无人物流两大商用场景,量身定制安全的智驾方案,实现商乘同享,为全民普及安全智驾。

发布会后,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架构高级技术官林智桂等负责人接受了中新汽车等媒体的专访,就上汽通用五菱在智驾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当前行业火热的“智驾”话题分享了观点。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减。

中新汽车:今天发布会提到4种版本的灵眸智驾,未来我们的车型搭载不同智驾版本的依据是什么?

林智桂:我们智驾的搭载会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关切的核心场景来配备相对应的系统方案。对于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品牌,至少目前没有听到公司有相关的规划,我们会继续在现有的五菱和宝骏两个品牌上持续深耕,让宝骏品牌持续向上,五菱品牌也逐步会搭载智驾的计划。

中新汽车 :现在 “ 全民智驾 ” 开始成为 标配,并且价格在 不断 下探 , 这会不会让本来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五菱 , 在舒适区不那么舒适了?

林智桂:整个智驾的普及就是由五菱宝骏发起的,两三年前我们就提出要做智驾的普及者,我们也率先把它做到10万以内。所以我们很乐意见到整个行业一起来普及高阶智驾。在这个前提下,我相信智驾的成本会越来越低,老百姓拥有高阶智驾付出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少,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五菱拥抱这样的变化,也乐于在这样的竞争中把我们的优势继续发挥出来。

中新汽车 :智能驾驶已经卷到10万级,从市场角度来看,智能驾驶对10万左右的用户来说购买驱动力到底有多大?

林智桂:对10万级的智驾来说,我们判断至少到今年为止已经足够成为用户购车的一个重要考虑选项。同样的级别里面,这已经成为一个不能没有的选项。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整个行业全面跟进高阶智驾,全面开始普及智驾。我们认为用户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大势不可逆,我们也主动去把智驾做一个普及。我们坚定的做智能出行的新兴事业,在新的浪潮中站稳自己的脚跟,为整个智驾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新汽车:发布会上讲到灵眸智驾进阶版的方案里面,其中有一个是激光雷达的方案。如果说以车位到车位的功能是我们进阶版的共性特征,那么带不带激光雷达会有什么样的差异?

林智桂:今天发布的享境搭载的进阶版是不带激光的,这个版本后续也会上车位到车位的功能和体验。至于它的差异,肯定会有一些,这些差异我们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框定适用范围,去框定我们的目的地条件。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会适当地去做降级处理。撇开安全,这些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肯定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去确保这个功能的使用和体验。

我们今天也谈到智能驾驶是辅助驾驶,是帮助驾驶员驾驶更轻松、更愉悦,保证驾驶安全的产品。所以即便是车位到车位,也不希望它被宣传为是一个自动驾驶形态的东西。当前进阶版还不是一个L3的产品,所以它还是高阶的辅助驾驶。有没有激光,在一些极端科技上的体验肯定会有差异,但我们也会根据这个差异做相应的降级处理和安全的防护策略。

中新汽车 :您对当前行业的 “ 智驾热 ” 怎么看 , 近期的热点事件会不会让 “ 智驾 热 ” 降温 ?

林智桂:智驾这一块,我们怎么强调安全都不为过。对于最近的热点事件,觉得它不是让智驾“降温”,而是让大家更理性地思考智驾,更加理性地使用智驾。让大家更清晰地认知到这个系统还不是无所不能,它有短板、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我们五菱品牌发布智驾开始,我就跟媒体聊我们希望做到“人机共驾”的状态。大家如果平时有使用智驾的话,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们跑高速或者是各种场景下,只要正常地去使用并清晰地知道它的边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可以大大减轻驾驶的压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安全性的提升和帮助。所以,我们还是鼓励所有的消费者正确使用智驾产品,同时也希望、呼吁各个厂家能够理性地宣传智驾,一起来维护整个智驾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

在研发上,我们努力提升智驾的安全体验,也获得了各种第三方的安全认证。对于我们来讲,安全是没有上限的,我们需要不断去拔高它。当然,但凡是传感器、系统,总有它自己的能力边界,我们希望尽自己所能,把这些边界逐步去收窄,然后在达到工作边界的时候,有更多的手段来提醒驾驶员及时回到驾驶状态。我们提醒驾驶员整个驾驶过程中不要脱离驾驶,不要长时间分心,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中新汽车 :近期智驾风波之后,上汽通用五菱的激光雷达车型的比例会不会加大?

林智桂:五菱品牌或者从宝骏来讲,我们一直在提平权。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所有的配置一定是能够在用户高频场景里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当然不是说激光没用,激光是很有用的东西。我们当时选择的技术路线是双目,因为双目天然具有立体的检测信息,当然它有自己的短板。但在这些场景下,我们也会通过安全的策略降级的方式,去保证在它高效工作的范围内价值最大化。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背景,就是激光雷达的价格是断崖式往下走,我们也早早关注到了这个趋势。但凡对用户的体验有提升、对安全有提升的方案,我们后面都会考虑,也会加大投入,就是要把产品做好。所以我们不鼓励堆硬件,不单纯去追求数字,但是对于用户最有感知、最有体验的地方,我们愿意去花钱把它做得更好。

中新汽车 :现在很多车企说今年下半年要实现L3,而L3以后接管时间定义为10秒,我们现在设计产品的接管时间大概是几秒?近期小米事件网络上对于接管时间争议比较大。

林智桂:为什么我们今天一直在强调“安全”的概念,强调它是“辅助驾驶”而不是代替我们驾驶?因为如果到了L3,在很大程度上是已经能够实现代替驾驶员的能力,所以它需要具备10秒甚至更长的接管时间。不然的话,从非驾驶状态要回到驾驶状态,人的反应也好,性能准备也好,各方面的应急能力也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时间再怎么长,都不为过。它不是2秒,也许也不是10秒的概念,这个取决于我们整个系统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以及交付给用户的系统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能力。

对于我们来讲,更高等级的辅助驾驶也好,自动驾驶也好,都在研发当中。我们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把产品打磨好。包括刚才提到的我们的安全架构,我们不单单是集成器或者电源、性能,包括感知、控制,所有的系统都要有冗余。除了冗余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安全策略叠加在一起。

在高速公路,车速上到120、130甚至更高以后,很难保证一定能够留得出10秒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如现在很多修路信息会在地图里面发布提示。我们平时开车上高速,导航系统也会提醒“前方道路施工”等情况。这些信息慢慢地也会被融合到我们整个系统里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它可能是事件型的一帧信号,但是这种信号恰恰在安全场景里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需要在设计系统的时候考虑把这一类的信息纳入进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