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牌车撞人负全责,城管队员:单位配的车,能不上路吗?

杰宇聊科技生活 2024-12-07 12:40:39

2021年3月29日,武汉市江汉区一辆无牌执法车在执行任务途中撞伤了行人王女士,事件至今余波未平。法院最终裁定城管局担责,但在执法队员看来,问题根源却在于“单位配的车无牌照”。如此尴尬的困境,该如何破局?

城管执法车撞人,法院判决单位担责

2021年3月29日下午,一辆无牌四轮电动执法车驶过江汉区三薪横街时,与路边行人王女士发生碰撞,造成其右内踝骨骨折等伤害,住院36天。根据警方事故认定,无牌执法车驾驶员毕某承担事故全责,车辆所有者为江汉区城管局。

法院判决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认定城管局作为毕某执法任务的用人单位,应对事故承担侵权责任。最终,人保财险武汉分公司赔偿王女士约6.4万元,城管局补充赔偿752元。

但这一案件仅是冰山一角,无牌执法车的频繁出没不仅成为交通隐患,更是执法权威与公众信任的双重挑战。

街头“幽灵车”,无牌执法车为何屡禁不止?

根据记者调查,武汉多个城区无牌执法车上路现象普遍。无论是街道综合巡查、共享单车管理,还是社区消防、应急任务,这些无牌车辆频繁穿梭于主干道和小巷。然而,这些车辆无论从生产到使用,均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标准,既无法上牌,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问题的根源何在?受访的多名执法队员坦言,基层单位采购的执法车本身就无牌。为了维持执法效率,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路。尽管武汉市政府早在2024年4月便下发清理通知,但许多无牌车辆在短暂停驶后又重新“复活”。一位执法队员无奈表示:“车被交警扣了,街道领导出面协调后,车又回来了。”

违规清理为何流于形式?

武汉市政府曾明确要求,严格清理违规低速电动车,保障执法车辆规范化。然而,多位执法人员反映,清理通知下发后,实际执行却阻力重重:

1. 新车供应不足:大多数基层单位尚未配备符合标准的执法车辆,旧车淘汰后执法效率直线下降,导致许多无牌车被迫重新启用。

2. 基层资源短缺:一些单位经费有限,难以一次性更换所有执法车辆。某区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透露:“预算批不下来,就只能继续用现有车辆。”

3. 监督缺位:尽管通知要求严查违规车辆,但实际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许多无牌车在发现后,因协调沟通等原因重新投入使用。

无牌执法车背后的管理乱象

此次事故折射出执法装备管理的顽疾:单位统一采购、基层被迫使用、违规清理流于形式。这样的循环,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也让执法权威形象大打折扣。一位交警直言:“无牌车撞人,受伤的是路人,受损的是城管队伍的公信力。”

基层执法队员也有苦难言。一位江汉区执法队员直言:“没有执法车,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开无牌车,既担心出事故,又害怕被交警扣车。我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破局之道:从制度到执行全方位整改

无牌执法车问题久拖不决,根源在于制度与执行层面的双重缺陷。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顽疾?

- 杜绝违规采购:武汉市政府应加强车辆采购审计,对未纳入国家机动车目录的低速电动车坚决拒绝采购。

- 加快车辆更换:在财政允许范围内,优先为基层单位配发合规执法车,保障执法效率与安全性。

- 加强监督执法: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违规上路的无牌车辆,依法查处并追责相关单位负责人。

- 优化基层保障:在配发新车前,可提供过渡方案,如租用合规车辆、使用已有的公务车等。

公众呼声:执法形象与安全同等重要

无牌执法车问题不仅是基层管理的难点,更是城市治理的痛点。清理整顿工作绝不能“边整治、边复发”,只有从根源上杜绝违规采购、优化车辆配发机制,才能重建公众对执法队伍的信任。

无牌车撞人,责任在执法者,更在管理者。城市治理应以安全为底线,制度为保障。你认为,解决无牌执法车难题,还需要哪些措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结尾

基层执法需要车辆支持,但更需要制度的规范与保障。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无牌执法车问题,让每一辆执法车都“有牌有据”,让每一位市民都安心出行。

0 阅读:0

杰宇聊科技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