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称为“非遗年”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为这一年拉开了序幕。
农历正月十三,东方既白,天还未大亮,伴着逐渐升腾起来的烟火气和热闹的汽笛声,来自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千名艺人云集宝丰,陆续“摆阵”——作为春节申遗文本中的重要一环,延续了近千年的宝丰马街书会在这个“露天剧场”准时开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1ade293d1dc1236d970137e1f3ca29.jpg)
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琴书、道情、渔鼓、花鼓等60多个曲种在这片麦子地里唱响。
或是师徒同台、说唱新秀谈古论今,或是白发苍苍的老艺人与年轻传承者同台竞技,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生活趣事。
观众自由穿梭,近距离感受不同流派的表演风格,吆喝声、喝彩声、乐器声此起彼伏,正是应了“三弦动处,父老拊掌忘饥;坠子响时,妇孺皆醉其中”的景象。
在这场热闹盛会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守护的身影,他们身着检察蓝,用法律的力量为马街书会保驾护航。
守护食品安全,让舌尖上的美味无后顾之忧
如此热闹非凡的场面,当然少不了当地的特色美食,买根烧鸡、羊肉冲汤、宝丰砂锅面、胡辣羊蹄……带给远道而来的游客极致的舌尖享受。
食品安全一直是宝丰检察院守护非遗的重要切入点,从宝丰酒市场存在小作坊林立、酿制技艺缺失等问题到“冯异米醋传统酿造技艺”运粮河水源头污染影响酿造技艺问题,宝丰县检察院遂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是否办理了食品摊贩备案卡?有没有食品安全许可证?健康证有没有过期?”自马街书会开展常态化展演活动以来,当地的“地摊经济”也随之活跃起来。
马街书会消费群体多,人员流动性大,如果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随时可能会埋下食品安全隐患,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宝丰县检察院积极与相关部门磋商,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督机制,针对马街书会摊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在会场的各个角落,从食材的采购渠道到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每一个环节都是检察官关注的重点,都是检察公益诉讼的职责所在。
守护技艺传承,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绽放光彩
平调三弦书流传于宝丰县全境及相邻县市,腔调朴实、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宝丰特色,传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说的是,山在西,海在东,恁听我唱唱那县宝丰。”百岁三弦书老人生前珍贵视频影像资料,是研究三弦书艺术的重要文献。为防止其流失或损毁,宝丰县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对这些资料进行保护,推动相关部门对资料进行数字化归档,确保三弦书艺术得以完整保存和传承。同时与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县文旅局建立沟通联系机制,通过教学传承、演出服务、购置传承器具、打造修缮传承所等方式给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扶持,提出通过评比、评级等建议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
“今年的传承人补贴已经发下来了,咱们传承人也能领到补贴了!”马街书会之所以经久不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付出。据了解,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者,宝丰县检察院针对宝丰县部分非遗传承人长期与管理部门失去联系未履行法定传承义务,督促相关部门取消了对长期失去联系或自愿放弃传承的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强化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队伍管理,让非遗这把“接力棒”更好地传递下去。
开展现场普法,以检察视角讲好非遗故事
检察官也来马街书会“摆摊”啦?趁着马街书会人流量大、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参与度高的契机,宝丰县检察院在会场设立宣传点,通过“摆摊普法”的方式向游客和商户发放宣传资料,以非遗为切入点,向非遗传承人和群众普及公益诉讼以及非遗保护的法律知识,让法治观念触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一位前来听书的大爷感慨:“以前就知道听书热闹,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法律门道,以后要是遇到问题,就知道咋维护自己权益了”检察官还走进书会的表演场地,为艺人们讲解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创作成果受法律保护,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传承优秀文化。
非遗保护,保护的不仅仅是当下,更是其传承和发展。一直以来,汝瓷、宝丰酒、冯异米醋等非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宝丰县检察院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咱们的非遗产品就应该这么‘接地气’”书会现场,检察官与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们热情交谈,“检察院的助力让‘非遗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无限可能与希望。”
正月十三上书会,“检察蓝”守护“非遗美”。如何让马街书会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用法治力量守护食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非遗传承,传播法治声音,护航非遗蓬勃发展。将检察之力持续注入非遗保护的每一个环节,在传统里找到新的答案,让文化生生不息,让记忆代代相传。①
(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 杨勇 王富晓 通讯员 周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