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意气风发的王健林,如今却在债务压力下频频甩卖资产,仿佛成了“断臂求生”的代名词。这位昔日的商业大亨,如何从巅峰走向低谷?他的“卖卖卖”背后,是市场风云的变化还是商业帝国的难以为继?
正文都说“成者王侯败者寇”,但这话放在王健林身上好像有点过分了。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不仅是那个“先挣他一个亿”的精神导师,更是中国商业界的一面旗帜。然而,如今的王健林却不得不面对“卖卖卖”的尴尬局面,这样的巨变,不禁让人唏嘘。
还记得王健林当年那个豪气干云的小目标吗?“先挣他一个亿!”当时的王健林仿佛站在商业的最巅峰,一手打造了万达帝国,成了年轻人心中的“精神偶像”。他不仅带动了万达的疯狂扩张,更让商业地产成了“新晋顶流”,谁不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达广场呢?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在几年的风云变幻后,王健林的“一个亿”成了负担,万达开始了漫长的甩卖资产之路。2017年,甩出76座酒店一口气套现300亿,这一卖,卖得全国人民目瞪口呆,仿佛商业帝国的巨人也有了“怕”的时候。
万达的困境其实也是市场大环境变化的缩影。曾几何时,万达广场几乎成了“周末游乐圣地”,吃喝玩乐一条龙,谁不爱?然而,随着各种模仿者纷纷涌现,商业综合体成了“白菜价”,这让万达独特的商业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渐渐失色。王健林深知,“一家独大”不再适用。
但最致命的还是债务压力。曾经的“高杠杆”是推动万达腾飞的动力,现在却成了王健林的枷锁。巨额债务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不得不“断臂求生”,通过卖卖卖来换取喘息的机会。有人说这是无奈之举,但不得不说,这个决定还是救了万达一命。
“子承父业”这个词对于王思聪来说恐怕不太适用。与老爸的“卖卖卖”不同,王思聪另辟蹊径,创办的熊猫TV,搞起了“ICON年轻派中心”,瞄准年轻人的娱乐消费市场。小王总显然意识到,新一代消费者对商业地产的需求早已不是“吃喝玩乐”这么简单了。
面对债务重压,王健林也一度表态:“什么都可以卖,但就是不卖国。”在商言商,这话说得够硬气。尽管负债累累,他始终坚持企业责任,不搞“跑路”“转移资产”那一套。要知道,在企业家中,这样的底线真的不多见,这也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如今,王健林和王思聪,一个在卖,一个在创新,父子俩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这种代际差异不仅让万达有了不同的可能性,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商业模式向新经济模式过渡的难题。或许,这对父子未来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结语王健林的“卖卖卖”,或许意味着老牌企业的一种“减重自救”。有人唱衰,有人惋惜,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韧性和坚守。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是常态,低谷或许是再攀高峰的铺垫。谁知道,下一次浪潮,王健林会不会再次引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