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前言相信不少军迷们都想象过用东风导弹一发击沉美国航母的场景。
在许多外国科幻电影中,也出现许多航母被一炮击沉的场景,看着别提多爽了。
但在现实中,能击沉航母的概率微乎其微,这可不是简单几发导弹就能完成的,哪怕到航母附近进行打击,也很难做到。
为什么击沉航母这么难?在现代海战中,又该如何应对这个“海上巨兽”?
航母的“铜墙铁壁”航母代表着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直接体现,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除了研究造航母,如何打航母也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
21世纪初,我国海军正处于转型阶段,当时还没有万吨级别的军舰,052D驱逐舰还停留在纸面上,研发航母更是遥遥无期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航母成了我国主要研究的课题。
于是研究出了多种可以打航母的导弹,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东风-26,还有鹰击-21。
但只靠这些导弹就想击沉航母,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航母绝对不会单独出现
航母所到之处,附近绝对会跟着其他的军舰和潜艇,这些军舰组成有着外、中、内三层防御圈层的航母战斗群。
最外层的外防区一般距离航母185到400公里左右
这一区域是负责早期预警和初步拦截,最先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干扰,普通导弹很多会在这一层就被拦截掉。
中防区距离航母是45到185公里,是防御体系的核心区域
主要是对突破外层的敌方目标进行第二次拦截或火力压制,阻止敌方军舰和导弹接近航母。
在中防区的军舰都会携带高精尖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这些驱逐舰和护卫舰会组成密集的拦截网,还会装载杀伤性强的导弹,防御的同时进行反击
一般的导弹很难突破中防区,就算真的有导弹突破防线,还有一层内防区。
内防区是航母的最后一道防线,作战范围是距离航母1到45公里
这一层的军舰会配备密集的阵近防炮、激光武器以及电子战系统等等装备做最后的抵抗,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对敌方目标进行干扰和摧毁,进行第三次拦截。
综上所述,外、中、内三个防区都配备了大量的导弹拦截系统和雷达
我们可以想象一颗导弹要突破这三层防线击中航母有多难,大部分的攻击都会在中访区被拦截掉,别说在陆地发射,近身攻击都很困难。
第二,航母自身的防御就十分坚固,就算有一枚导弹突破重重防线命中了航母,但也很难对航母造成什么实际上的伤害
打造航母机身的建材可不是什么普通钢铁,而是各种高强度特种钢材和金属合金组成
就拿航母外部钢材来说,就由高强度结构钢、球扁钢和装甲钢组合打造。
高强度结构钢用于建造船体、飞行甲板和船舱等关键部位
装甲钢用于航母的关键防护部位
这些钢材质都十分坚硬,外层还会采用双层结构,可以能扛住炮弹、导弹、鱼雷等等攻击。
而且航母内部有非常多舱室,就算有部分被打破进水,也不会立刻沉没,提供大量抢修和救援的时间。
美国就曾用一艘退役的航母进行打击实验
在没有战斗群的保护下,对航母使用各种武器轮番轰炸,炸了25天,依旧坚挺,最后是派人打开了海阀,才让它成功下沉。
而这还是在航母没有防御能力任由他们轰炸的情况下
若换成平时拥有战斗群且自身有防御能力的航母,让航母丧失战斗力的概率微乎其微。
第三,航母受到攻击也不会呆在原地任由对方打,别看航母体型庞大,但速度可不慢
像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最高航速可以超过每小时100公里,
常规动力航母速度比较慢,但最高航速也能达到大约每小时74公里。
而大多数导弹都是需要锁定位置后才能发射的,航母可以改变航速,让导弹难以锁定
导弹就算锁定发射了,航母也可以改变航向避开要害部位。
从上面的几点分析也能看出,现实中击沉航母绝不会像电影中呈现的那样简单
没有任何作战计划,单靠导弹摧毁航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问题来了,在现代海战中,在没办法摧毁它的前提下,该如何应对航母这个“海上巨兽?
我们先要了解航母的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搭载各种舰载机,在海战中提供强大的空中作战,在两栖作战中提供空中掩护和轰炸,以及起到战略威慑的作用。
其实打击航母,我们只需要破坏它的作战功能即可,不是非得要击沉它
航母的甲板因为要符合飞机起落的条件,没办法使用过于坚硬的钢材,而这也成了航母的弱点。
所以在海战中,重点在于要破坏航母甲板,让舰载机无法顺利起降。
航母失去起降舰载机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海战中失去了空中作战能力,战斗力将大打折扣,那绝对是致命打击。
航母失去了它的作用,就和废铁差不多,我们又何必将大量的宝贵弹药都浪费在击沉它这上面呢?
信息来源:
击穿小编的脸皮有多难,击沉航母就有多难[得瑟]
胡呲一通,航母的最高速度尼米兹级大约是32节折合大约是60千米每小时。怎么有小便说的100的时速呢?不会是小便在推吧。没有打不沉的军舰,二战时期的战列舰装甲防护远超现在的航母,小便你去数一数二战一共沉了多少艘。而且现在反舰鱼雷的装药威力致少超过二战时期的一倍。现在最强大的航母也不可能承受5~6条现代反舰鱼雷的命中而不沉。导弹也就多几发的事情。
费话连编。
击毁航母夹板应该比较容易很多[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