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为啥要下扬州,杭州不行么?

大力道历史 2025-03-09 08:22:36

李白写过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特别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话,简直成了扬州旅游的专属口号。每年三四月份,无数人怀揣着一颗寻找春天的芳心,踏上南下的列车,就为了亲身体验一下“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什么感觉。

但是,有一个疑问,就是孟浩然为啥要在三月去扬州呢?

孟浩然,才名很大,仕途不顺,39岁到长安参加科举,没考上落榜了。但是他结识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其中就有高富帅王维。

有一天他在王维家里喝茶聊天,忽然听到唐玄宗来了,吓得直接钻到床底下。唐玄宗看到王维桌上的两杯茶还在冒热气,知道他在宴客,就问客人是谁?

王维不敢欺君,说是孟浩然。唐玄宗听说过孟浩然的名字,读过他的诗词,立刻来了兴致,要见见。于是,孟浩然就这么尴尬的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又给唐玄宗读了一首自己之前写的诗。

这就相当于BOSS直聘了,还是天下最大的BOSS。可惜孟浩然不知道是太紧张,还是不善于应对这种场合,他没有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殿试。

孟浩然肯定写过很多渴望明主赏识,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类诗句,但是面对唐玄宗期待欣赏的眼神,他竟然选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两句还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一下就生气了,咱俩虽然没见过,但我也没有放弃过你,为啥你要说我抛弃你了,这不是污蔑么?

唐玄宗一甩袖子走人,孟浩然仕途这条路也就断了。他去游览大江大河,但还是不甘心,多年后再次来到长安,但仕途这方面就是不行,只能再次离开,四处游历。

这次游历过程中,他在江夏,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再次遇到了李白。两人游玩几天后,他对李白说自己要去广陵,也就是扬州。去扬州没有具体的事情,就是游历。李白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前读这首诗时没多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在阳春三月南下扬州,看看江南春景,很正常的一件事。

大概是最近又是三月份,再次看到这首诗,突然想到,阳春三月,江南处处好风光。孟浩然为什么一定要去扬州呢?扬州虽好,但苏州杭州也不差,他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呢?

查资料后发现,烟花三月下扬州,还真不是随便说说。

首先,烟花两个字,之前一直以为形容的是江南春色。阳春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从古到今这都是文人骚客的最爱。

这种解释肯定没错,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人认为这里的烟花不是形容词,它指的就是“烟花”。不是过年过节放的烟花爆竹,而是有一种花,就叫烟花。

早在1985年,琼花就被认定为扬州市市花。据说隋炀帝下扬州,也是为了欣赏当地的琼花。扬州琼花,天下无双。

有些专家认为,李白这里写的烟花,就是琼花。网上查资料,搜“琼花”,有一种解释是,琼花比喻雪花,玉树琼花,另外也被叫做“烟花”。

所以说,烟花三月只能去扬州,因为其它地方的琼花,也就是烟花,都不如扬州的好看。

接着往下看,杨花三月下扬州这个“下”字,也有讲究。

这首诗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见是从黄鹤楼出发到扬州。黄鹤楼在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扬州位于长江下游,所以要用下这个字。

现在咱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孟浩然游乐散心,为啥一定要去扬州,而不是在后世更有名的杭州?

因为在隋唐,扬州的地位比杭州高。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扬州作为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扬一益二”,指的就是杭州的经济价值。当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扬州还是淮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左名都,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和军事价值。

大运河虽然也经过杭州,但杭州是终点,相比之下水路贸易没有扬州发达。杭州是唐朝之后,五代十国吴越国定都杭州,后来南宋又定都这里,它才发展起来。

从古诗词中也能感受出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夸赞扬州的诗词都是唐朝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更是唐朝人对扬州的顶级赞美。

所以,生活在唐朝的孟浩然,游历散心的首选肯定是扬州,不是杭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