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59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善知识,如果念念都能见到觉性,与之相应,没有间断,就称之为功。如果内心对一切人、一切事平等无别,常行正直,就称之为德。唯有念念安住于觉性,才会有真正的直心和平常心。
学佛人大多知道“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但什么是直心?什么是平常心?有人以为,我爱生气就生气,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直心。或者说,我做什么都不假思索,不加选择,这就是平常心。
其实不然,因为这些言行是来自贪嗔痴,是扭曲而不平常的。真正的平常必须见性后才能体认,只有在空性层面,万物才是平等的,无差别的。
✤ ✤ ✤ ✤ ✤ ✤ ✤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我们通过修行体认到觉悟本体,就称之为功。进而依此修正行为,解除串习,成就佛菩萨那样的德行。
✤ ✤ ✤ ✤ ✤ ✤ ✤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在对功和德作了详细阐述后,六祖总结说:善知识,功德是在内心见到的,属于见性的功夫,非外在的布施供养所能成就。所以说,福德和功德是有区别的。关于这一点,是梁武帝不曾见性,不知其中深意,并非达摩祖师所说的有什么过失。
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常常将功德和福报混为一谈。凡是利他的事,既是功德也是福报。所以,不少学佛者会把做好事直接说成“做功德”或“培福报”。
但在《坛经》中,六祖对功德和福报作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其差别就在于是否见性,这才是修行的重点所在。如果忘失这个重点,一味在事相上下功夫,无疑是舍本逐末。
摘自:《话说坛经》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若是梁武帝把和尚全砍了,就一定有功德。
阿弥陀佛[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