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王震感慨道:“回顾往昔,我们当初对毛主席的理解存在误区,现在看来,他的远见和决策都是极具智慧与前瞻性的。”1991年12月26日,苏联的镰刀锤头旗在莫斯科红场降下,宣告其69年社会主义历程终结。在北京,开国上将王震望着电视,沉默许久后叹道:“我们曾误解了毛主席。”
这句话背后藏着什么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回溯至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探寻其背后的真相。回溯至1991年初,苏联已如风中残烛,濒临崩溃。民众街头热议,心态各异,或惊恐,或期盼。昔日辉煌大国,竟在一年内分崩离析,令人难以置信。回溯二十年,至1971年莫斯科,街道熙熙攘攘,商店货物琳琅,人们笑容满面。然而,这繁华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令人难以预料。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赫鲁晓夫震撼全场,全面否定斯大林。众人被其“勇气”打动,视其为揭开斯大林时代阴暗面的英雄。然而,身处北京的毛泽东察觉到了其中的危机。他对身旁的同志警示道:“赫鲁晓夫正冒险!他不仅舍弃了斯大林这把利刃,恐连列宁的这把也快不保了。”
毛泽东认为问题更为深远,他预见此举会让国际反共势力找到借口,全面攻击社会主义国家。1965年,毛泽东重返井冈山,感慨万分。他对随行人员道:“我忧心忡忡,怕我们打下的江山变味。看苏联,党内已现特权与官僚集团,掌控国家却漠视党员与民众。”毛泽东的担忧确有依据。彼时苏联贫富分化显著,高官享特权如专车、别墅、进口货,而普通工农生活改善甚微。更令人忧虑的是,特权群体渐成利益集团,为维护私利竟扭曲社会主义原则。他们嘴上喊着“为人民服务”,实则已自视为新“贵族”。同时,西方国家也在行动。50年代,美国即策划“和平演变”,通过输出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展示物质繁荣,宣扬“普世价值”,并资助苏联国内异见人士,动摇其社会主义信仰。这些方式表面温和,实则威力巨大。犹如细微水珠,虽不起眼,但经年累月,却能穿透顽石,展现惊人力量。
毛泽东对此保持高度警觉,屡次告诫需防“糖衣炮弹”。1957年访莫斯科见赫鲁晓夫时,他警示道:“帝国主义正思想侵袭,我们绝不能疏忽大意。”遗憾的是,赫鲁晓夫未将此言放在心上,反觉毛泽东过于多虑。他坚信,只要苏联经济实力雄厚,便无需忧虑“和平演变”的威胁。于是,一场隐秘的较量悄然展开。西方国家多渠道向苏联渗透“资本主义思想”。苏联领导人却未察觉,仍自信满满地认为胜利在望。80年代,“和平演变”效果显现,众多苏联人,特别是年轻人,追捧西方生活方式,渴望自由民主与物质繁荣,对社会主义理想日益淡漠。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推行“公开性”与“改革”,旨在挽救苏联。然而,此举却使西方思潮如潮涌入,最终冲垮了苏联民众的信仰根基。1991年,叶利钦于坦克之上向民众发表演讲,彼时,昔日坚固的苏联已如危楼般摇摇欲坠,其最终的崩塌,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议宣布国家解体。当晚,克里姆林宫苏联国旗徐徐降下,标志着这个昔日超级大国的终结。消息抵京,众人震惊不解,唯王震将军泰然处之,对旁人言:“毛主席早有所预见,彼时我等皆误解矣。”有人认为,若昔时人们重视毛泽东之警示,苏联领袖警觉特权阶层侵蚀,并识破西方“和平演变”之计,历史轨迹或有所不同。然历史无假设,唯愿以史为鉴,汲取教训。#百家说史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