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侗族姑娘的故事:人民币上印有她的头像却变成村里的贫困户

闭目游神 2024-03-22 05:30:32

在第四版人民币的1元纸币上,有一位侧颜清丽、眼波流转的侗族姑娘,她的美丽让人赏心悦目,沉醉其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印在人民币上的姑娘,却是一个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农村妇女。

一、聪慧勤劳的她出生在贵州偏远的侗族小山村

这位姑娘名叫石奶引,1961年出生在贵州从江县庆云乡佰你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人口仅千余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侗族的群居地。

十四岁那年,石乃引如同一朵初绽的山花,在寨子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面容清秀,犹如山泉水洗过的白石,晶莹剔透;双眼如星辰般明亮,透着一股聪慧与灵气。然而,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内心深处那份吃苦耐劳、朴素善良的品质。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石乃引家中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她没有机会走进学校的大门,去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她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相反,作为家中的老大,她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农活繁重而琐碎,但石乃引从不言苦。她起早贪黑,耕田、插秧、收割,样样都做得井井有条。她的双手虽然被岁月和劳作磨砺得略显粗糙,但却更加显得坚韧有力。

然而,石乃引并不满足于仅仅做好农活。她深知,要想改善家庭的生活,必须找到更多的赚钱途径。于是,在干完农活的闲暇时间里,她跟着村里的妇女学习织布。

虽然从未接触过织布机,但石乃引凭借着她的聪慧和勤奋,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艺。她织出的布匹细密均匀,质量上乘。为了将这些布匹卖出好价钱,她还自学了染布和制衣的技术。

石乃引用山间的野花和草药作为染料,将布匹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她再用这些彩布裁剪成款式独特的民族服饰。她的设计新颖别致,既保留了侗族服饰的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深受人们的喜爱。

就这样,石乃引用她的勤劳和智慧,为家中带来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家中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好。虽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但她的坚韧和毅力却让人敬佩不已。

每当寨子里的人们看到石乃引忙碌的身影,都会由衷地称赞她是“一枝花”。这朵山花不仅美丽动人,更以她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二、集市的偶遇,竟让她的画像登上了人民币

1978年,她正值花季,年仅十六岁,犹如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那天,她和村里的姐妹们欢声笑语地踏上了前往江县洛香镇赶集的路途。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映出了一幅青春洋溢的画卷。

她身穿侗族特色的服饰,那是一件富有侗族少女特色的蓝色对襟上衣,上面绣着繁复而美丽的图案,犹如山谷间的溪流,流淌着侗族文化的韵味。下身则是一条黑色的长裙,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如同山间的风,轻柔而自由。

她的头发乌黑发亮,被巧妙地挽成一个高高的发髻,露出那修长而优雅的脖颈。发髻上佩戴着侗族传统的银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既增添了她的华贵气质,又凸显了她的民族特色。

她的五官精致而立体,特别是那鼻子,又高又挺,鼻头翘翘的,像是山峦起伏的轮廓,给她的脸庞增添了几分英气和独特的美感。而她的眼睛则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明亮清澈,宛如两颗黑色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她走在集市的街头巷尾时,她的美丽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她不仅有着侗族姑娘特有的温婉和柔美,还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灵动和活力。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都仿佛在诉说着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那天,阳光正好,在洛香镇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石奶引和姐妹们正在摊位前挑选刺绣用的针线。

“奶引,你看这针线怎么样?”旁边的姐妹拿着一捆针线,笑着问道。

石奶引转过头,正准备回答,突然感觉有人在背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疑惑地回过头,只见一个面带微笑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她身后,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她。

“姑娘,我能为您画一张像吗?”男子轻声说道,同时从口袋里掏出了笔和纸。

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与她搭讪的男性确实不少。他们中有的被她那如清水般明澈的眼眸所吸引,仿佛在那双黑色宝石般的眸子里,看到了深邃的湖水和无尽的星辰;有的则被她身上那独特的侗族服饰所迷倒,那精致的刺绣和华丽的银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讲述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然而,当那位男士提出想要为她画像的请求时,石乃引却感到有些意外。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她微微低头,羞涩地捋了捋耳畔的发丝,心中暗自揣测,或许对方也是被自己这身独特的打扮所吸引了吧。

虽然心中有些羞赧,但石乃引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她的脸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那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她想知道,在对方的笔下,自己会呈现出怎样的模样。

于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石乃引静静地坐在了画架前。她微微侧头,让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金色的光芒与她身上的银饰交相辉映,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而那位男士则专心致志地挥动着手中的画笔,一笔一划地勾勒着她的轮廓,捕捉着她那瞬间的美丽与灵动。

“谢谢。”男士收齐画笔,向她微微向她鞠躬,“打扰您了。再见。”

“咯咯,没什么的。再见。” 石奶引爽朗地笑着答道。男士便消失在人头攒动的集市中……

石奶引看着男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她不知道这位陌生男子为什么要画她。然而,她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和姐妹们享受着集市上的欢乐时光,她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偶遇。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偶遇竟然改变了她的一生。

三、婚后的她家庭生活艰难,是村里的贫困户

石奶引完全未曾料想到,她偶遇的这位看似普通的中年男子,竟是我国备受赞誉的知名画家侯一民。

1977年,我国知名画家侯一民接到了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重任。他深知这一任务意义重大,它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更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完美地体现我国多民族大融合的和谐场景,侯一民决定亲自前往云、贵、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深入的采风。

在长达数月的旅程中,侯一民走遍了云、贵、川的山山水水,不仅领略了各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深入地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亲切交流,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文化。

侯一民一边寻找设计灵感,一边细心观察,希望能够找到最适合作为人民币画像的少数民族人物。他画下了无数张草图,反复推敲,力求将少数民族的风貌和神韵完美地呈现在人民币上。

恰巧这一天,侯一民在热闹的集市上偶遇了石乃引。这位年轻少女一身侗族特色的装扮,佩戴着民族特有的服饰,显得格外出众。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和造型独特的耳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她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然而,最令侯一民动容的,还是石乃引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她的眼神清澈有神,仿佛能够洞察人心。同时,又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侯一民看着这双眼睛,心中顿时有了决定:眼前的这位侗族少女,正是他一直寻找的画像人物。

在侯一民的精心绘制及后期的多次修改下,石乃引的画像最终顺利被选为了第四套人民币一元钱的正面设计。

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美丽风采,也体现了多民族大融合的和谐场景。侯一民通过他的画笔,将石乃引的形象和神韵完美地呈现在了人民币上,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我国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

然而,远在深山的石乃引却对此事毫不知情。她依旧过着朴素的生活,每天忙碌于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一起劳作、交流,享受着平静而美好的田园时光。

不久,她经通过媒人的介绍,与邻村的一位男青年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婚后由于有了几个孩子,加上她生活的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闭塞,这里生活的人们虽然淳朴却很贫穷。因此,她家庭生活开始变得困难起来。石乃引和丈夫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却依然难以改变贫困的现状。

在当时,石乃引一家人的年收入仅有2000多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的乡村中,无疑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因此,他们一家一直享受着低保政策。然而,随着村里陆续有孩子考上大学,低保的指标被优先分配给了这些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对于这一调整,石乃引一家人十分理解,他们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家庭,特别是对于侗族这样的少数民族是十分重要的。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长期的劳作让石乃引的容颜不再如当年那般青春灵动,而是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她的双手因长时间接触燃料而变得粗糙,指甲也被侵蚀得不再光滑,但这些痕迹却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四、时隔十年第四套人民币惊现石奶引头像,但并未改变她贫困的生活

十年后——1987年——第四套人民币正式发行,其中,一元面值上的人物,便是石奶引样貌的写生图。当然,生活在偏僻山村,整天为生活劳碌奔波的她并不知道这一切。

“阿引,你看这一元钱上的女孩,像不像是你?”村长拿着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元钱,带着几分好奇和探究的神情,找到了正在家中忙碌的石乃引。

石乃引接过那枚熟悉而又陌生的钱币,目光落在上面那个清纯动人的女孩形象上。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便涌上了淡淡的回忆。她想起来了,10年前的那个集市,那个偶遇的中年男子,以及那次短暂的画像经历。

“哦,是啊,那是我。”石乃引轻轻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几分感慨和自豪。她没有想到,那个中年男子当年为自己画的像,竟然会被印在人民币上,成为亿万人民熟知的形象。

随着岁月的流逝,石奶引的样貌早已今非昔比。她看着钱币上那个纯真且美丽的画像,又低头瞧瞧自己粗糙、指甲被侵蚀得不再光滑的双手,轻轻抚摸着自己满布皱纹的脸颊,心里五味成杂,一股淡淡的苍凉涌上心头……

很快,这件事便传遍了洛香镇,甚至更远省市的人民也听说了纸币上的美少女被找到的消息。一时间,石奶引的名字和她的故事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记者们纷纷赶来,想要一睹这位传奇美少女的真容;游客们也慕名而来,希望能在洛香镇亲眼见到这位纸币上的明星。

石奶引家的门槛几乎被踩烂,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拜访。她的笑容和热情,让每一个来访者都感受到了她的淳朴和善良。整个村寨也因为石奶引的出名而变得热闹起来,几乎成了外地旅客的聚集地。

很多不知情的网友在知道石奶引就是人民币上面的主角之后,都认为石奶引家其实生活的很好,甚至还有人专门写信给她,想要得到她资助。

看到这样的机会,村长决定将村子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他们四处张贴石奶引的宣传照,就连他们庆云乡的地标长廊上,都贴上了石奶引的人民币画像,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身处舆论中心的石奶引却并未因此变得骄傲自满或者变得潮流。她明白,自己的出名只是因为那张纸币上的巧合,而并非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她依然保持着那份淳朴和热情,对于前来合影的人,她总是热情地配合。

喧闹退去,曾经络绎不绝的人群和接踵而至的采访,虽然让石乃引的名字传遍了洛香镇甚至更远的地方,但这些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石奶引仍旧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她的贫困状况并不因人民币上有她的画像而变得富有起来——一家六口人仍住在满是岁月的痕迹,破旧不堪、潮湿灰暗的旧房子里。就像网友说的那样,人民币上有石奶引,但是石奶引却没有人民币。

五、党的扶贫政策让她一家摆脱贫困生活

2017年,石乃引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这一年,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如春风般吹拂到了她所在的庆云乡佰你村,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佰你村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到这个村庄,石奶引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副教授凌裕平响应国家扶贫的号召,踏上了前往贵州扶贫的旅程。他心中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扶贫工作的坚定信念。当他来到石奶引所在的村庄,亲眼见到石奶引家的贫困状况时,内心深感震撼。凌裕平下定决心要长期对她家进行帮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石奶引一家过上好日子。

凌裕平副教授深入了解了石奶引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后,因地制宜地为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脱贫致富方案。他充分利用了当地降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的特点,提出了多种农业综合发展的建议。

首先,针对石奶引家已有的6亩水田,凌裕平建议在水稻收割后,利用闲置的田地进行蔬菜种植,实现土地的全年利用。同时,他还提出了在水田里养殖黄鳝、泥鳅等市场价格较高的水产品,通过农渔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此外,石奶引家还有一些往日无人打理的荒山。凌裕平看到这些资源的潜力,提出开发荒山,引导石奶引家在上面种植经济林。他建议种植的果树品种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以确保果树的生长和产量。这样,果树结出的果实和木材作为都可以商品出售,为石奶引家带来额外的收入。

在凌裕平的带领下,石奶引全家都积极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他们辛勤地种田、养殖、施肥、修剪树木,努力将凌裕平的建议付诸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奶引家的经济状况逐渐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024年的石奶引已经63岁了,他们家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膝下儿孙满堂,生活幸福,与挚爱相伴到老。这本该是她颐享天年的美好时光。然而,勤劳一生的她,却总也闲不下来。

一元纸币背后的故事,她已不再过多追忆。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她依然会扛起那把熟悉的锄头,走进田地里,开始一天的劳作。

0 阅读:0

闭目游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