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帝国的国都北京城此时已进入初冬时节,刚下过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四九城,白皑皑的雪仿佛给古都盖上了一层棉被。白的十分耀眼。

刚过晌午,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四九城的人们此时都在家吃午饭。这样的吃饭场景同样出现在了四九城的中心。皇城之内的皇家离宫别院中南海之内。

中南海之中的仪鸾殿内侧间也摆放了一张方桌,桌子上摆着很多珍馐美味。旁边有宫女太监伺候着一个古稀老妇人用膳。老妇人身穿杏黄色旗袍,旗袍外套着一件粉色的加绒的马甲。头戴不大的两把头,脸上带着一脸倦容。看样子十分的疲惫。旁边站着一个身穿蓝色图案长袍的中年人,此人长着一张马脸,脸上还有些雀斑。

头戴二品顶戴的乌纱帽,怀里夹着一个浮尘。正在安排其余的太监陆续上菜。正在这时,老妇人突然晕倒在椅子上,吓得旁边的太监和宫女乱做一团。这个中年人喊道:“都别乱,听咱家的,来人传太医”太医还未来到这时,老人就已醒了过来。

旁边的中年人赶紧道;"老佛爷,您没事吧,吓死小的了”老人慢慢的说道:“哀家无事,大概是早上起的猛了,昨天忙了太多事,上午又召见了那些大臣,这时又点困倦了吧。”中年人道:“那您是接着用膳,还是休息一下呢?小的给您传了太医。要不让太医给您瞧瞧?”老人道:“不用了,让他们把膳撤下去吧,你去把摄政王传来,哀家有话和他们说”中年人退了下去。

老人由宫女搀着走到了正殿当中端坐。不一会中年人带着一个青年人走了进来。这个青年人上前给老人请安,然后双膝跪下道:“奴才载沣参见老佛爷”老人回道“起来说话”青年人站起身来,这人身穿四团龙的圆形补子,一身深蓝色朝服,头戴红宝石的头品顶戴,尾插双眼孔雀花翎。胸前戴108颗珠子的朝珠。身材标准,面如满月。长相俊秀。有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但是略显稚嫩,而且带有一些紧张的表情。

老人又问道:“大行皇帝的丧礼办的如何了”青年人回道:“回禀老佛爷,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再办理,奴才盯着他们呢,不敢有疏漏之处”老人说道:“那就好,有不懂的就问庆王,礼王他们。那些是老人,懂得规矩。你还年轻,要谦虚。大行皇帝是你兄长,办差可得用心。哀家老了,管不了这许多事了。你们年轻人也该多历练历练了。大清的将来还得靠你了。”青年人回道:“嗻,奴才谨遵懿旨”

老人又问道;“你那个小阿哥,咱们的小皇上如何了,还闹的话,就哄哄他。难为他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却得离开额娘来宫里。要不是大行皇帝早早离开我们,哪用的着他来啊。你不怪哀家把你儿子带进宫来吧,哀家也有难言之隐,如今不妨和你说来,希望你能体谅哀家的苦心。昨天的朝会你听了吧,庆王,肃王还有镇国公他们都主张立你六叔的孙子溥伟阿哥,唯独哀家乾纲独断主张让你儿子进来,哀家何尝不知国家有难,当立长君。但是他们的心思,哀家又何尝不知,溥伟虽然年纪比你儿子大,但是他没什么心眼,和你一样容易被人操控。

立溥伟,他们就可以掌权。庆王太贪,又信任那个汉人袁世凯,早晚对咱们大清不利。别人都有小心思。他溥伟没有你六叔恭亲王的能力。我还是信任你。你和你阿玛为大清才真是没有私心。加上你家和大行皇帝关系又近,所以哀家才选你的儿子入宫,如今那个太后又是我的亲侄女儿,正宗的皇后,你有事就多和你嫂子商量一下。但是还是你做主。

你要牢记哀家说得话”青年人赶紧跪倒在地回道:“奴才一定要牢记老佛爷说得话,您选犬子入宫,实在是我家的荣幸,奴才替先阿玛和额娘叩谢老佛爷恩典”老人回道;“好,你跪安吧。”青年人倒退着出了殿门,老人又道:“小李子,去送送摄政王”中年人道:“嗻,小的这就去”也退了出去。老人由人搀扶着回到内间床榻上休息。

老人一个人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这老人正是我,我姓叶赫那拉,闺名杏贞,满洲镶蓝旗人,刚才那个青年人乃是我妹妹婉贞的继子载沣,载沣这孩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人品不错,没有不良嗜好,也不像一般的皇族子弟爱好声色犬马,是个可造之才。人又老实和他阿玛一样。这也是我为什么抛弃了我那个麻烦的小叔子恭王奕䜣的孙子而选醇王奕譞的孙子的原因,溥伟我知道,本事不大,口气不小。不是个靠谱的,他和小端王载漪他们很像,我吃够了这些年轻人的亏了,还有我那个养子,太有主意的不能选。

旁边那个中年人是我从四十岁开始最信任的太监小李子李莲英,小李子人虽然不好看,但心眼很好,还有眼力见儿,缺了他,我还真不舒服,他还有个优点就是谨慎,这点我那个小安子就不如他,他虽然也懂事,知道我心思,但是他太张狂了,结果当年被丁宝祯给杀了。可惜我没保住他。

’想到这儿,我不禁心口疼起来。我想起了我那个养子载湉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