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区司令离世让人猝不及防,常说:要不当这个司令,身体会好些

鲜衣怒马讲文史 2025-04-17 10:42:49

1960年7月份,成都军区的头儿贺炳炎去世了,那时候他47岁。他是那些建国后被封为上将的人里头,第一个走的。

47岁,放到现在,也就算是人生的半程,本该是拼事业的大好时光,但他却得面对一堆病痛,这其中的艰难,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明白。

贺炳炎原本在红二方面军,他代表的是红2军团和红2方面军,后来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他身上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最明显的就是他成了人们口中的“独臂将军”。那会儿断臂时,条件简陋,医生动手术既没有麻药,也没有高级的医疗设备。那种痛楚简直让人难以承受,一般人压根儿想不出有多疼,但他还是咬牙扛过来了。

打了二十多年仗,老爸身上留下了16道伤痕。我儿子贺雷生记得很清楚:他小时候,看到他爸满身都是伤疤,除了右臂没了,头上、屁股上到处都是,跟蜂窝似的。因为这些伤,老爸落下了不少毛病,经常头疼、伤口疼,还有哮喘、心脏病,身体总是时好时坏,晚上也经常失眠。

贺炳炎老提起,要是不当这个司令官,他说不定能多享福二十年呢。

身体不太好的人,得悠着点干活,多休息才是正道。在五六十年代,有不少将领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身体虽然有些欠佳,但也没继续变差。比如说周士第,他早早就因病休息了。还有北京军区的政委朱良才,1958年就离休了,那时候离休的可没几个人。他不怎么忙工作了,心里也轻松不少,生活变得有规律,再加上好好治疗,结果活到了89岁高龄。

另外,得说说彭明治,他在解放战争那会儿,在东北战场上因为身体原因,硬是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后来没办法,只好离开前线,到后方调养了好些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养身体,一直到88岁离世。还有南京军区的政委唐亮,五十年代末那会儿身体就大不如前了,1963年就申请病休,一直到1972年才又回到工作岗位,不过主要还是养病为主。

徐海东大将军在打仗那会儿,身子骨就一直不太好。当他还在344旅当旅长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就被安排到后面去休息了。等身体稍微恢复了点儿,他又吵着闹着要去新四军继续打仗。可打从1940年开始,他的身体就彻底垮了,干不了啥重活了,只能一直歇着。这一歇,就是好几十年,直到他70岁那年。

这些将军们的身体状况原本就不怎么好,年纪越大,身体更是大不如前,不得不离开前线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调养,他们的身体状态逐渐平稳了下来。

贺炳炎是成都军区的司令,他在工作上从不落人后,就算是生病了也硬撑着。那时候,他还只有四十多岁呢。

他讲,如果不做这个指挥官的位置,自己或许能多享受20年的时光。由于在成都,气压相对较低,他身体出现了肺气肿、高血压和心脏病这些问题。他儿子提到,每当去北京调养时,身体状况的各项指标都挺正常,但一回到成都,那些指标就又不对劲了。

他的离去来得太突然,养病期间心里还惦记着工作。吃饭时,他跟军区后勤部长边聊边吃,安排着各项事务。结果聊着聊着,突然喊了声“哎”,手里的碗就滑落到地上,人就这么没了。47岁的他,人生旅程就这样匆匆结束。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