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北京,热闹得很。
一位老人,刚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退下来,叫国务院副总理,他叫姜春云。
手里捏着一张纸,汇款单,整整200万!
这可是他写了一辈子文章赚的钱,全都捐了,捐给种地的大学,给那些想学种地、研究怎么种地更好的人。
窗外车来车往,可老人的心,却飞回了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一个不太平的年代……
那会儿,姜春云还是山东莱西乡下一个穷孩子。
1930年,日本鬼子欺负咱们中国人,到处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苦啊。
姜春云的爸妈虽然穷,但觉得读书很重要,砸锅卖铁也要送他去私塾。
私塾就是以前的学校,先生教他认字、写字、读古书。
在那里,姜春云知道了很多新道理,心里种下了一个“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咱们中国人打了好多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啥都缺,就缺人才。
姜春云这样的年轻人,机会来了。
他先是在政府里当个小秘书,每天写写材料、整理文件,看着不起眼,却能学到很多东西。
他很认真,很勤快,领导交给他的事,他都好好做。
他也不摆架子,经常跑到田间地头,跟老百姓聊天,了解他们的难处。
大伙儿都很喜欢他,觉得他是个实在人。
慢慢地,姜春云从一个小秘书,变成了大干部,管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他一直记着小时候的苦日子,想着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特别关心种地的事,觉得咱中国这么多人,得把肚子填饱才行。
那时候,种地都靠老办法,产量低,老百姓也赚不了几个钱。
姜春云就想,得改,得变!
改革开放,邓小平爷爷说,要“摸着石头过河”。
这话说的好啊,以前没人这么干过,谁也不知道对不对,只能试试看。
姜春云在山东当领导的时候,就大胆地试,试着改变老办法,让老百姓多种点粮食,多赚点钱。
当然,也有人反对,觉得他瞎搞。
姜春云顶着压力,坚持做下去,最后,山东的老百姓真的过上了好日子,种的粮食也多了,口袋里的钱也多了。
邓小平爷爷到山东看了看,也夸他干得好。
1995年,姜春云65岁了,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退休了,回家抱孙子了。
可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专门管农业。
他更忙了,全国的农业都归他管。
他想着怎么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吃饱饭,都能过上好日子。
退休以后,姜春云也没闲着,他把自己写的文章整理出来,出了书,赚了200万稿费。
他没留着自己花,全都捐了,捐给了农业大学。
他说,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研究怎么种地更好,让中国的老百姓永远都不饿肚子。
2021年,姜春云老爷爷去世了,92岁。
他一辈子都在为老百姓着想,为国家着想。
他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