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关近日披露,在北部集装箱码头例行检查中,发现一个标为出境的40英尺集装箱内藏有约25吨锑锭。锑是中国商务部明令禁止出口的战略物资,此次在香港码头被查获,引发广泛关注。海关尚未公布锑的来源、目的地或是否涉及本地犯罪集团,调查仍在进行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案背后可能与美国有关。道理很简单,除非最终用户是美国军工,中国是不可能限制管制物项出口的。
早在2024年9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锑及相关化合物实施出口管制。锑是现代军工不可或缺的材料,锑化铟用于红外制导导弹、夜视仪,锑化合物用于核武器中子源触发器、坦克装甲、硬化子弹、炮弹引信及SPY-6雷达等。美国M1艾布兰坦克、战斧巡航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刺针防空导弹及F-35战机的红外系统均高度依赖锑。在民用领域,锑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和阻燃剂。
中国是全球最大锑生产国,2023年产量占全球一半,年出口3900吨。管制实施后,出口几乎全部停止,仅2025年1月对日本出口2万公斤,对美国出口已降为零。锑价因此暴涨,从每吨3-4万美元飙升至6万美元。香港海关查获的25吨锑,国际市场价值约1375万至1550万美元,利润惊人。
锑来源可能在内地的合法渠道采购,但也可能因监管漏洞流进黑市,再经非法渠道运至香港。有媒体推测,美国可能利用香港的间谍网络或黑帮协助走私,但目前缺乏证据。美国锑储量有限,年消费超2万吨,过去80%依赖中国进口。欧盟、日本同样面临供应危机。塔吉克斯坦产能有限,俄罗斯拒绝对美出口,全球锑供应缺口难以弥补。
实际上,美国军工的供应链危机远不止锑一种,而是涵盖多种关键物项:
稀土元素:用于高性能磁铁、激光制导系统和航空电子设备。中国控制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和90%的精炼加工,美国对外依赖度极高;镓和锗:镓用于半导体、雷达系统的砷化镓芯片;锗用于光纤、红外光学器件和夜视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侦察装备。中国2023年占全球镓产量的98%和锗产量的60%以上,美国几乎全部依赖中国进口。2023年中国对镓、锗实施出口限制后,美国军工供应链受到显著冲击;钨:用于穿甲弹、高强度合金(如坦克装甲和航空部件)及导弹耐高温部件。中国占全球钨产量约80%,美国钨资源和加工能力有限,军工所需钨合金高度依赖中国;锂和钴:用于军用电池(如无人机、通信设备)。中国控制全球锂加工的60%和钴精炼的70%以上。
氟化物和特种化学品:用于导弹燃料、电子元件制造,中国在相关化工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电子元件:军用芯片和电路板的部分原材料(如高纯度硅)依赖中国加工能力。
近年来,美国尝试通过国内投资和国际合作减少依赖,但进展缓慢,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的主导地位。中国对锑、镓、锗等材料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美国军工供应链危机,迫使美国寻找高成本替代来源或调整生产计划。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国军工供应链的脆弱性,关键材料的短缺可能重创其武器生产。香港海关的行动不仅打击了走私行为,相关结果也证明了美国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