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到了2023年末了,《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应该是今年最后一款到来的3A游戏,媒体整体评分是中规中矩的,从大体结构来看,以潘多拉星球作为基体构建开放世界是一项正确的壮举,如果你还是《阿凡达》系列电影的铁粉,这个设定对你而言还有明显的加成效果,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开放世界很难做得精,除非你已经适应了育碧式。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采用的是育碧自研的雪莲花(Snowdrop)升级版引擎,和《全境封锁》系列相同,参考下过往的性能表现还是可以的,按照以往惯例,先针对A卡测试一下游戏的硬件需求到底是怎么样的,最后浅谈一下目前一半游戏进度的体验感受。
硬件介绍和准备说明第一款是来自旗舰级的蓝宝石RX 7900 XTX超白金OC,外观采用银灰色金属导流罩+两侧灵动岛RGB灯条设计,拥有七根镀镍热管、真空均热板、铝镁合金框架等豪华用料,是目前AMD最强旗舰非公之一。
第二款则是定位次旗舰的蓝宝石RX 7900 XT白金版OC,外观风格主要是采用红线点缀更为简洁,也符合AMD主题色,拥有14层PCB、铝制电容、17相供电等高规格用料,4K玩家选择它性价比挺高的。
第三款是高端定位的蓝宝石RX 7800 XT超白金OC,外观设计延续了这一代超白金家族金属质感,设计有单侧灵动岛光效,还加持了5根镀镍热管、快拆式飞翼轴流扇、合金框架等设计,用料做工也是相当不错。
第四款则是中高端定位的蓝宝石RX 7700 XT白金版,外观还是采用白金版代表性的红色元素进行点缀,大尺寸双飞翼轴流扇的设计,也使之尺寸达到了280mm长,是一款精通2K分辨率的游戏显卡,4K分辨率尚可入门。
第五款则是定位中端的蓝宝石RX 6750 GRE 12GB极地版,外观采用完全纯白的导流罩设计,加持刀刃式轴流扇、四热管散热系统,性能方面完全碾压同价位的RTX 4060,至少能领先一个身段,是2K游戏显卡中相当不错的性价比选手。
第六款是代表着中端级的蓝宝石RX 6650 XT白金版,显存频率达到18 Gbps比之前6600XT高一些,外观采用白金版黑底红线的家族设计语言,双风扇的规格让它整体长度控制在240mm,主力1080P甜点,也可以作为2K入门。
搭配显卡测试的处理器是锐龙7 7700X,配套主板来自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击炮,外观方面采用低调的无光风格——黑灰配色+斜纹路设计,供电部分也是这款主板的亮点:采用12+2相豪华用料,并且CPU VCore部分达到80A,配合双8pin CPU供电,足以匹配整个锐龙7000处理器家族。
压制锐龙7 7700X处理器的处理器是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战神,定位是旗舰级产品,和主板风格完全一致属于低调的无光设计,最大的吸睛之处在于冷头自带2.4英寸IPS显示屏,能实现反映硬件各种运行参数,冷头内还内置了嵌入式小风扇,可为主板和周围部件降温,是一款颜值能打散热强悍的千元级水冷。
搭配这套3A平台的电源来自微星MPG A1000G PCIE5,它能很好满足RX 7900 XTX这种旗舰显卡的供电需求,首先第一观感就比较特别——采用斜纹散热槽和银边设计,拥有原生12VHPWR供电线缆,最高可输出600W,并采用全日系105°电容,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能很好满足当今以及未来的高端显卡。
游戏测试自然会涉及到4K分辨率,配套显示器来自微星MPG321UR-QD,外观上采用三面微边框设计,背后还自带RGB灯光,接口丰富支持KVM功能,硬参数上它采用了4K+144HZ+G-SYNC的高端电竞属性,显示器色域达到97% DCI-P3,属于原生友达2.3(10Bit)面板,整体素质非常高,工作娱乐都可胜任。
游戏选项、TAA对比FSR画质、光追前后对比和测试场景本次测试安装的是AMD Adrenalin 23.12.1最新版本显卡驱动(为《阿凡达:潘多拉边境》提供性能优化,本身也属于AMD阵营游戏),操作系统是Windows 11 22H2最新版本,设置处理器锐龙7 7700X开启PBO技术,搭配两根DDR5 6000C34 16GBX2组成双通道内存,并在BIOS中开启Resizable BAR技术提升一些显卡性能。
来到图形设置UI界面——浓厚的“蓝皮”风格,确实有点科幻的感觉,由于游戏是属于AMD深度合作款,优先会支持到AMD FSR 3技术,对于N卡来说暂不支持DLSS 3只有DLSS 2,并且FSR的缩放等级分为超高质量、质量、平衡、性能和超级性能五个维度。
FSR的开启和关闭是通过缩放模式选项进行的,其中固定和偏向就是原生和动态分辨率的意思,两者都可配合FSR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FSR 3帧生成开关时,不能使用MSI Afterburner等帧数监测软件,否则出现错误弹框,开启或者关闭再打开则没有问题。
游戏的预设画质分为低、中、高和超高四档,并且提供显存条形使用量方便玩家参考,PC版本是支持光线追踪全局照明(RTGI)、光线追踪踪阴影和反射技术的,本身游戏画质选项已经超过20个之多,甚至可通过Ubisoft Connect启动项把某些选项解锁至最高上限画质,可想可知画质有多么强大!
不过这款游戏并没有单独的光追开关,预设超高档可把光追特效开满,即便中档也是开光追状态,和光追相关的选项是太阳接触阴影、镜面反射、扩散反射以及包围体层及质量,对应逻辑应该就是显卡没有光追单元也可开启的,至于原因个人简单猜测一下。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2160P原生TAA截取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2160P FSR超高质量截取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2160P FSR质量截取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2160P FSR平衡截取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2160P FSR性能截取
通过以上不同档位的FSR技术和原生TAA对比可发现,至少对于4K分辨率来说,FSR超高质量和原生区别已经不是很大,锐度表现相当可以,而FSR质量一直调整到性能档,每个档位会从远景到近景逐渐下降一些锐度,就个人来说4K分辨率质量档或者平衡档画面都可接受,如果非要追求原生画质,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TAA确实在这款游戏中表现最完美,但是开到最高画质其实对性能要求一点也不低。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预设超高画质(光追)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预设高画质(光追)
这款游戏的光追效果在不同预设画质中,呈现的视觉效果差别是很大的,因为本身潘多拉星球的特点就是植被种类多并且覆盖范围广,所以光追影响特别明显(尤其是全局照明技术),这也可能解释了画质选项中为什么没有提供单独的光追选项——本身在开发时完美把光追嵌入游戏引擎当中了。
育碧大多数游戏有个特点——自带Benchmark基准,对于硬件测试来说是很方便的,《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就内置了三段不同场景(对应战斗、天空和森林植被,完美考虑到实际游玩时的情况)、总计90秒的基准程序,还提供了详细的硬件运行情况参考,每一款显卡均测试两遍,取正常数据的平均成绩,优先以预设超高画质进行,帧数实在勉强再逐级降低。
三种分辨率帧数表现对于1080P这个主流分辨率,测试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难堪,即便甜点级的RX 6650 XT开满光追画质也有平均39fps,开启FSR超高画质跃升至46fps,补帧之后甚至超过60fps。当然如果要追求更好的高刷效果,那就建议至少得准备RX 6750 GRE等级以上。
FSR 3补帧表现相当可以,最高端的RX 7900 XTX可补到平均226fps,RX 7700 XT也能达到平均145fps,并且对于这种中高端以上的显卡,在1080P分辨率GPU利用率也能保持在90%以上。
2K分辨率,RX 6750 GRE补帧之后也有平均78fps,不过个人更推荐RX 7700 XT,因为它的原始帧能达到45fps,补出来的效果会更流畅。对于追求高刷而言,建议使用RX 7800 XT以上的显卡,《阿凡达:潘多拉边境》的补帧带来提升效果基本是翻倍以上,尤其是越高分辨率、等级越高的显卡。
4K分辨率,RX 7700 XT说我能继续扛一下,虽说原始帧过低补出来的效果,还是要比原始帧强一丢丢,但真的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游戏后期场景还是相当复杂的,4K入门至少建议RX 7800 XT来体验,最佳选择当然还是RX 7900 XTX,在硬核体验到剧情42%进度时,FSR 3补帧还没试过跌破60fps。
至于CPU性能需求方面,《阿凡达:潘多拉边境》要求是比较主流的,主要压力还是来源显卡,就算是锐龙7 7700X带RX 7900 XTX体验过程中,CPU利用率也没有特别高,也没有特别低,就按照官方建议来准没错,因为最高需求也就是Ryzen 7 5800X3D,对应英特尔也就是13600KF/K的水平。
细节高度还原的潘多拉星球,育碧式开放世界能接受就很香根据游戏总监的说法,育碧已经获得《阿凡达》五部曲剧本的访问权限,也就是《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其实是完美融入IP影视作品的时间线——发生在《阿凡达:水之道》前面的空档期,游戏从一开头就有交代“杰克·萨利”的叛变,实际体验确实是高度遵循IP设定,剧情框架相当好理解——就是蓝皮主角联合纳美各个家族、人类反抗军驱逐资源开发总署(RDA)的过程,也就是和《阿凡达:水之道》内容是高度重合的,看过它的人就能猜测剧情走向。
《阿凡达》的IP之所以能闻名于世界各地,最核心、最原始的原因离不开特效技术的革新,同样《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续这特性——它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把植被效果做到极致的开放世界,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应该只有《地平线:西之绝境》PS5平台独占,但要知道两者规模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因为这款游戏的开放世界纵深感十足,地图显然也更广阔、加上丰富的植被种类、覆盖范围以及复杂的地形,确实能完美高度还原潘多拉星球的景色,沿途还能碰到一些特别的植物(比如雷电草、蹦床蘑菇等),不得不承认这是游戏最大卖点没有之一。另外昼夜天气系统也不错,你甚至能看到雷电击中一些野兽,只是水体效果略差一点,多少有些配不上这极致的植被效果,也能理解吧。
不过美丽景色总会看腻,个人觉得除去玩法以外,剧本跟着IP原作走,配合这绝佳的画质是相当对胃口,截止到42%剧情进度,有四幕硬核印象特别深刻:逃离RDA设施后第一次看到潘多拉星球的景色、第一次看到和潘多拉格格不入的人类采矿据点、驾驭伊卡兰后的第一次飞翔以及上层平原的第一次扎库兽的骑行,这些桥段如果不是出自于《阿凡达》原创内容,比如放到《孤岛惊魂》里,那种震撼的感觉将会大大降低,当然,沉浸感的带入其实配乐作用也不小。
此次游戏的地图摒弃了育碧开放世界的标记系统——变成玩家自定义标志,这样做的好处把探索选择权完全交给玩家,尤其是游戏指引方式选择探索模式时,而引导模式则是可以利用纳美感官机制把目标点瞄定出来,如果不使用对于个人来说探索地图会非常耗时(因为要结合地图地点名字、指南针和任务提示来寻找),并且系统里的猎人指南和日志对《阿凡达:潘多拉边境》每一样事物都几乎有详细介绍(需探索慢慢一步步解锁),这些对于《阿凡达》铁杆粉丝来说无疑是非常受用的设定。
对于人物来说,能使用的部分有头部、胸甲、臂甲、腰布、踝甲五种身体装备,武器方面包括弓类、枪械类以及特殊的投石棒,配件都有改装部件,迭代速度特别快,因为游戏等级主要是通过更强的装备属性、品质来提升战力,从而达到升级的目的,所以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的RPG,一般装备就随着任务和剧情推进来更换就好,没必要纠缠于哪个装备、哪个改装件,总得来说装备升级机制在这款游戏并不出彩的。
由于纳美人的特性,其实战斗风格是偏向潜行的,正面拼枪确实没机会,毕竟RDA火力完全压制没毛病,这就衬托出游戏弱点系统的重要性了,除了弱小的人类肉体以外(基本一箭身亡),几乎所有能打的对象都可以用纳美感官标志弱点,这就导致枪械装备使用率极低,同时弹药相当充足。为了避免只使用长弓和重弓的玩法过于单一,游戏前期就提供的投石棒,是个从头到尾都是很好用的装备,基本一炮就能解决机甲,敌人挨在一起甚至可以团灭。
此外,游戏还可以使用SID黑客装置来入侵机甲等一切和电子相关的设施,这也是除了硬刚的一种重要战斗方式,毕竟是存在一定策略性的。值得一提的是,入侵后这个节点迷宫小游戏还挺考验手速和反应的,有一定的风险性,是需要玩家抓住时机的,据点的敌人还会召唤增援(《孤岛惊魂》老传统了),只是别指望AI有多聪明,因为它们并不会包抄,并且破环设施一部分后,只会死守自己的岗位。
采集和狩猎是《阿凡达:潘多拉边境》探索最重要的部分,其中采集特别有意思——需要使用谨慎的手法进行,也就是操纵会影响采集结果和品质,而采集和狩猎都有相同的评判机制——那就是理想的品质需要特定的条件,也就是采集会对应操纵手法,而狩猎是和弱点相关,其中采集还要考虑到当前环境(比如是否干燥、白天和黑夜区分),并且采集的食材还关联烹饪系统,和《塞尔达传说》设定一样,不同食材的组合会有不同的BUFF效果。
游戏升级技能是通过塔休眠幼苗、任务获取技能点进行的,这就一定程度上引导你去做支线任务,至于技能类型其实参考《孤岛惊魂》系列就可以了,基本框架是一致的,怎么加点取决于你的风格。另外铃铛草也是游戏探索的重要元素,因为它能加永久生命值,结果收益很大过程相对困难,尤其是你选择游戏引导方式是探索模式的时候,这时候铃铛草只能用纳美感官配合肉眼寻找,而休眠幼苗相对简单一些,大多数都在洞穴里面(这就很育碧了,喜欢设定藏点)。
最后再来说说任务,确实《阿凡达:潘多拉边境》任务种类和数量是繁多杂样的,不过这也延续了育碧开放世界的特点——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支线任务,也让你体验多轮的跑图经历,所以难免任务做多了会觉得重复且繁琐。个人建议还是优先做主线,遇到等级提升不上去(主线卡等级)再去完成支线,这也算是育碧的一种引导方式吧,或者也可等后续有飞行坐骑伊卡兰跑图会方便很多。
结语总得来说,《阿凡达:潘多拉边境》核心玩法还是采用育碧老一套的开放世界玩法(当然会也存在一些创新之处),不过基于《阿凡达》强大的剧本和潘多拉星球高度还原的出色植被效果,个人觉得这款3A游戏还是值得一玩的,尤其对于本身就是《阿凡达》的铁杆粉丝——说不定在游戏中某些情节和细节,会在以后《阿凡达》影视三部曲中得以体现,那时候你更会觉得,这游戏真得太值了!
至于显卡要求方面,如果不是追求极致的光追效果,那么其实1080P分辨率下RX 6650 XT就能满足,即便开了光追使用FSR 3补帧也能获得不错流畅度。2K分辨率个人建议使用RX 7700 XT以上,有FSR 3加持基本平均帧率能达到100fps,4K无脑选择RX 7900 XTX就没错了,至于CPU方面选择千元主流即可。如果觉得本文推荐不错,麻烦大家支持一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