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千多年前,中国这片土地上正发生着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历史剧变。秦国强势崛起,六国随之灭亡,中国自此迈入了封建帝制的时代。一代霸主秦始皇的功与过,到现今仍是历史探讨的热门话题。我们既不能将其全盘否定,也不能毫无根据地大肆夸赞,而是应该展开辩证的分析,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认清发展的趋势,如此方能开创美好的未来。
【一、事微国小,春秋无语,韩赵魏楚燕齐,今安在?】
秦始皇,这名字那可是响当当的。他是中国历史上头一个皇帝,终结了五百多年的战国时期,创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王朝。他的功绩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呢,他也因凶狠残暴、不讲道理而遭到许多人的指责。两千三百多年都过去了,大家对这位开创国家的君主依旧是议论纷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气势恢宏的历史吧。
战国伊始,天下呈七雄并立之态,当中韩、赵、魏三国的实力相较而言稍弱一些。韩国位于关键的战略之地,被秦国三面环绕,一直觉得备受威胁。晋国分裂以后,韩王迫切想要寻得自保之法,接连拉拢赵魏两国,期望能够携手共同抵御秦国。然而,形势变幻莫测,敌众我寡,这些努力最终都付诸东流。
公元前 230 年,秦王政遣大将王龁挥师南下,兵锋直逼韩国都城长平(位于今山西运城)。韩王安瞧着大局已定,心生惧意,紧闭城门,不敢出战。秦军将城围困了一个多月,韩王无奈之下,只得开城投降。秦王起初有意留他性命,然而秦国的六位大臣极力谏言,秦王最终还是把韩王给杀了。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皆为震惊,众人议论不休——韩国纵然弱小,可好歹也是诸侯之国,秦王这般做法,岂不是太过狠辣了?
实际上,韩国始终在艰难的境况里挣扎求生。自打晋国分裂后,韩国的形势就变得极为危急。北边是强大的秦国,南边是齐国和楚国,东西两边还受到赵国和魏国的夹击。韩王倒是能巧妙周旋,东边拉拢赵国,西边讨好魏国,尽力维持着局面。但是,赵魏最终因为秦国的威胁而违背了承诺,韩国由此陷入了困境。这时候,秦国军队逼近,韩王安惊慌失措,整日整夜地召集谋士紧急开会商量对策,然而却毫无办法。王安察觉到大局已定,打算通过开城投降来寻求自我保护,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结局。
诸侯被灭的坏消息在各国迅速传开,让人惶恐不安。有眼光的人都清楚,大局已定,无法挽回。楚国从上到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楚王更是整日整夜不得安宁。他让亲信们到处活动,招揽有才能的人,下定决心要和秦国拼死一战。在这段时间里,楚国大力整顿内部事务,努力积攒国家的力量,期望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守住这最后的一方安宁之地。
【二、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提起秦赵之间的关系,那真可谓是一段充满恩怨纠葛的传奇。秦王政的母亲是赵国的公主,而政自己也曾在赵国生活过,还当过人质呢。秦赵两国向来是水火不容,彼此争斗,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在公元前 260 年,秦国的丞相魏冉拉着六国一块儿,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就是现在的河北邯郸)给围了起来。赵国那可是眼瞅着就要完了,好在大将李牧坚决主张把秦相的儿子给送回去,秦军这才收兵回去了。但是呢,这安稳日子没持续多久,过了六年,秦军又打过来了。这回啊,秦将王翦更是放话了,非得把赵国给灭了不可。
在长达四年的乱战里,双方打得有来有回,谁胜谁负难以判定。赵军损失惨重,百姓苦不堪言。赵王迁眼见大势已去,只得毁掉自己的城池,领着一众官员投降。王翦抵达邯郸之时,只见到处烈火熊熊,浓烟弥漫,城中毫无生气,景象凄惨至极。
赵国灭亡的坏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附近村子的百姓们赶忙带着家人往远处逃去,就怕受到牵连。赵国的遗民有的往山里跑,有的向秦军假投降,可还是有不少人在逃亡的路上丢了性命。大火在原野上蔓延,浓烟把天空都遮住了。秦军的铁骑像是到了没人的地方一样,他们经过的地方,房屋倒塌,到处都是杂草。
听闻,王翦的军队踏入邯郸城之际,四周尽是一片破败景象。往昔那繁华的都城,当下却是荒芜一片,随处都能看到被火烧过的印记。街道两侧堆满了尸骨,腐臭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曾经那诸侯朝会的热闹非凡以及市井的嘈杂喧闹,在一夜之间全然不见踪影。王翦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悲凉之感——他着实想不明白,这些本是手足同胞的人,为何要这般相互残杀,致使众多家庭破碎、人员丧生呢?
【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众多诸侯国里面,楚国老是跟秦国对着干。楚国位于南方,地域宽广,国家实力也很强劲。秦楚两国互相争夺霸权,那真可谓是恩恩怨怨纠缠不清,场面宏大壮阔得很呢。
公元前278年,楚考烈王登上王位后,立马就跟秦国干起仗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来,秦国和楚国不停地打仗。秦国搞了个连横策略,还派张仪去了楚国,最后趁着楚国君主贪图享受、生活放纵的时候,成功抓住了机会。公元前278年,秦国的丞相王翦攻打楚国,把楚军打得大败。楚国的都城寿春(就是现在的安徽寿县)被攻破了,考烈王也被抓住了,楚国就这样没了。
当楚国灭亡的讯息传来,楚人的心中燃起了浓烈的复仇之火。不少楚国的前朝之人聚拢在一块儿,日日探讨着反秦报仇的事宜。他们坚信,秦国定然会遭到报应,而且必定会亡于楚人之手。项燕、项羽便是这众多楚人的后代。三十多年后,他们果真轰轰烈烈地发起了起义,将秦朝的统治彻底推翻。这正是天道循环,报应丝毫不差啊!
据传,当楚都寿春沦陷之际,考烈王带着剩余兵马退守城内,决心拼死一战。彼时,四面皆是敌歌,情势万分危急。考烈王身旁的亲信纷纷劝他离城躲避,然而考烈王却大发雷霆——我耗费多年心血经营的国度怎能就这样毁了,我怎能灰头土脸地逃跑?最终,在这场决死之战中,考烈王英勇就义,楚国也随之覆灭。得知此事的楚国人,个个悲愤交加、痛心疾首,立誓定要奋起反击,报仇雪恨。
【四、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历经十来年的征战,秦始皇成功地将六国统一,构建出了那时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他取缔了分封制,施行了郡县制,倡导书同文、车同轨,夯实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根基。此乃惊天动地的伟大功绩,为全世界所认可。
哎,秦朝的统治那叫一个残暴,把老百姓压得死死的。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心里的怨气大得很。秦二世登基后,朝廷局势乱得很,各地的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到最后,刘邦、项羽带领的起义军打到了咸阳,把秦朝给灭了。秦始皇费了好大劲儿才打下的天下,没一会儿就垮了。
历史的巨轮不断前行,英雄和暴君都化作了尘土。咱们得怀念先辈们的卓越成就,同时也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天下统一确实很重要,可更关键的是要施行德政、给百姓带来实惠,推行仁政。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长久地保持安定,老百姓才能够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
据说,秦二世登基之后,生活极度奢侈,放纵淫逸,全然不管百姓的死活。就在这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旗造反,各地响应的人特别多,气势很是强大。起义军每到一个地方,秦朝的那些前朝贵族们都遭受了极大的羞辱。最后,起义军打进了咸阳,放火烧了宫殿,把秦朝给灭了。曾经那些趾高气昂的权贵们,一下子没了权势,很快就命丧黄泉了。
【结语】
秦始皇结束了分裂局面,将这个大国统一起来,创建了帝制王朝,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然而,他的暴政也为后来埋下了祸根。历史的发展如同螺旋般上升,我们需要吸取前人的智慧,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如此才能不断向前迈进。回望历史,以古为鉴,顺应时代潮流,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