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副百字家训,兴旺800年。

静心墨守 2025-04-24 06:28:41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纵观历史,为官也好,经商也罢,“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难以打破的魔咒。但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家族却800年兴旺不衰,堪称道德传家的典范,有《家训百字铭》流传于世;王阳明也是历史上少数几个完成了立身、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王阳明留有96字家训,被后世人们誉为“千年不灭一盏灯”;而曾国藩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亦十分深远。曾氏后代子孙则没出一个“败家子”,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范仲淹死后,他的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印光大师说:中国八百年不衰的福报只有三个人修得。第一是孔夫子,第二就是范先生。让范家兴盛八百年的奥秘就藏在下面的《家训百字铭》中。

范仲淹《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无论是孝道也好,丹诚也罢。都是慈悲的体现,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的。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团结齐心,创建和美家庭。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勤学苦练,一旦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读书很重要,尊敬师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向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谦逊忍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唯有谦逊忍让,用宽厚和善的态度,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也能促进邻里和睦。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谦卑宽厚,能够彬彬有礼、友好待人,才能广结善缘,赢得福报。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尊老爱幼历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样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大至一个国家,中至一个团体,小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体恤鳏寡孤独与弱势群体的精神。“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为人处事,要具备谦虚与廉明的品质,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恃权傲物。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能够戒骄戒躁、谦恭廉明,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做事要顺应天理,做人要博爱一切众生,不能干出伤天害理、荼毒生灵的勾当,否则就会有恶报。这二十个字,是范仲淹告诫后代们要知道勤俭节约、怀着感恩的心,能够顺应天理、慈悲为怀,才能广种资粮,普利群荫。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八德”即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处世的基本操守。“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这两句是对前面家训的总结。“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同样适用于持家,一个家业的操持与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后世如能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将家业继承得更好,将家庭操持得更好。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切记前辈训诫,精进勤勉,遍施善行,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道德经》中写到: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第一.家风是维系家族生生不息的密码本。

北宋范仲淹在《家训百字铭》中写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将儒家伦理注入家族血脉。这种精神基因如同无形的染色体,在代际传递中塑造着家族成员的品格轮廓。

明代郑氏家族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郑氏规范》治家,培养出168名进士,家风中的勤勉自律成为改写家族命运的操作系统。

正如生物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家风中的价值取向也在悄然塑造着家族成员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轨迹。

第二.餐桌上的文明:一个家的兴旺史: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餐桌始终是家庭生态系统最敏感的晴雨表。这张方寸之间的木质舞台,既是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交换场所,更是情感与智慧的流动通道。英国社会学调查显示,拥有固定共餐传统的家庭,子女情绪稳定性高出37%。当碗筷碰撞声被消息提示音取代,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是维系家庭生态的能量循环系统。

第三.用爱化解矛盾,用情温暖彼此:

家人在一起过日子,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如果总是为了小事互相责备,凡事都要争个高低对错,到头来,不过是赢了道理、输了感情,得不偿失。

原则性的问题,必须严肃指出,但生活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妨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

1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