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带动冰雪旅游强劲上升,文旅企业如何借势发展?

未来网新闻 2022-03-18 17:39:43
  未来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谢青)日前,北京冬奥组委宣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部分场馆计划在“五一”前向公众开放。

随着“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有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用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冰雪发展报告2022》)测算数据显示,预计2021至2022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面对千亿消费大盘,也推动了冰雪旅游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当前以滑雪运动为主的度假区、运动服务功能区成为文旅企业业务转营方向,“度假+运动+休闲娱乐”属性为主的冰雪旅游正在逐风成长。

  

图据融创文旅官网

政府推动发展冰雪旅游,释放出政策红利

“首钢园赛后将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的身份陪伴北京市民,使‘双奥之城’北京拥有‘双奥公园’。”3月13日,在北京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召开的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介绍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个场馆将会对公众开放。

据严家蓉介绍,届时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将依托雪上场馆打造“全季、全时、全域”的冰雪娱乐中心、山地度假区和避暑旅游胜地,既有适合中高级滑雪爱好者的高级道,也有适合初学者的滑雪场地。

而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大力推进冰雪旅游发展,完善冰雪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加快冰雪旅游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等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冰雪旅游基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也为我国冰雪资源向冰雪产业深度转换,为冰雪旅游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冰雪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至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至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旅游人数的跨越式增加,呈现出总体需求旺盛。

大众旅游时代推动冰雪产业建设,代表委员提建议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成果要为百姓共享,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用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对此,今年两会期间,也有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冰雪旅游发展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意见。“场馆是发展冰雪运动的关键要素。”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和南方各省市尽快加大冰雪运动体育场馆的支持力度,增加场馆数量,满足人民对冰雪运动健身的需求。

“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学校辅助的建设机制,要赢得社会资源。”施卫东表示,要以冰雪运动场馆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图据融创文旅官网

对于冰雪设施基础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酒体设计中心副主任李薇则提到,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高昂、回报周期较长,建议出台政策更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设施建设。

李薇认为,要坚持统筹规划,夯实基础配套设施,科学规划布局冰雪运动场地。此外建议构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以及创新举措助推冰雪产业发展。

在推广冰雪旅游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明燕建议,在各地冰雪节庆活动和冰雪嘉年华的基础上,抓住后冬奥时代的发展机遇,设立“国家冰雪日”。同时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建设冰雪旅游生态体系,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万亿资金引领投资热潮

在冰雪旅游热的前景下,在投入端,已有近万亿重资入局,引领投资热潮。

据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在重大项目领域,2018-2021四年间,建成较大投资规模的重资产类冰雪建设项目157个,重资产项目接近1万亿。

从交通基础投资专项方面来看,2016年以来建成冰雪旅游交通项目共计128个,涵盖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等,投资总额达2.47万亿元。

当前,投资持续加大,有效供给也在不断增加。场馆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场地维护、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冰雪发展报告2022》显示,在整个滑雪旅游消费里,滑雪占比为19%,住宿占比24%,餐饮占比15%,温泉占比16%。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在2021年10月颁布的《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显示,明确将滑雪旅游度假地划分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并对各自的认定条件作出具体规定,这也是相关行业标准的首次发布。

《标准》指出,滑雪旅游度假地即“具有良好的滑雪场地资源,满足滑雪场所开发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以滑雪运动为主,兼具山地运动、户外运动、康养度假、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的度假设施和服务功能集聚区。”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当前以滑雪运动为主的度假区、运动服务功能区成为文旅企业业务转营方向,“度假+运动+休闲娱乐”属性为主的冰雪旅游正在逐风成长。

由于冰雪旅游度假山庄、康养度假村等产业占用资金大、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高等特点,文旅企业入局冰雪旅游往往比较谨慎。但以融创文旅、复星旅游文化等为代表的,拥有规模地产项目的文旅企业均提早介入到冰雪旅游赛道中。

  

图据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官网

未来网记者梳理公开资料显示,融创文旅近年来大力布局滑雪场业务板块。目前全国已有7个滑雪场投入运营,形成了融创雪世界、滑雪学校、滑雪俱乐部三位一体的滑雪运营生态。

2019年6月,融创滑雪学校在广州融创文旅城举行了成立仪式。彼时,融创文旅集团总裁路鹏表示,“我们期望通过整合融创文旅的硬件设施及软性实力,将中国滑雪教育和滑雪运动普及推向更纵深更广阔的发展方向。”

而相比于融创文旅,复星旅游文化则以布局滑雪度假区、冰雪度假村等室外项目为主。据复星旅游文化2021年年中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前,计划筹备开设六到八家山地度假村,其中有两家全新的山地度假村位于中国,包括Club Med长白山度假村、Club Med崇礼太舞度假村。至此,公司在中国及中国周边已布局六到八家山地度假村。

冰雪旅游受制于天气影响,往往北方具有天然的场地建设优势,那么南方如何开展冰雪旅游项目?融创文旅和复星旅游文化都将目光瞄准了室内滑雪场。

如复星旅游文化正在筹备、计划在2023年对外营业位于江苏省苏州太仓市的“阿尔卑斯雪世界”,就是计划成为规模级的室内滑雪场,由法国领先的滑雪场运营商阿尔卑斯集团设计并共同管理,内置五条滑雪道,七条运输“魔毯”,提供20余项滑雪和娱雪活动。

据复星旅游文化2021年年中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室内模拟滑雪品牌“复游雪”已拥有七家门店,滑雪课程的设计全面涵盖家庭及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学员人次突破2000人,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增长42.9%。

融创文旅的室内滑雪场则突破了季节和地域的限制,相比于室外冰雪旅游的“一季养三季”,室内滑雪场四季运营创收的模式,可以带来更多收益。但从投资回报来看,冰雪旅游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则需要更加理性的扩容。

据融创中国2021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大多数收入来自销售住宅及商业物业业务,只有小部分收入来自文旅城建设及运营、物业管理及其他业务,其中文旅城建设及运营收入26.1亿元,占比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