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林海动脉

中工网 2025-01-07 03:10:43

刘杨

2024年12月31日下午,赵晨配合工友贾文斌一起蹲在线路中心插入冻害垫板。

22岁的赵晨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工务段博克图线路车间忠工屯维修工队的一员。他们负责博林线2公里至39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这里每天通行的一对公益“慢火车”,是大山深处近万名林业职工和家属走出大山的唯一一条铁路线。

在大兴安岭,冬季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是家常便饭。作为雅鲁河的源头,这里丰富的地下水成了铁路线最大的敌人,这个工区管辖的37公里线路就有超过2400多处冻害,是普通线路的50倍以上。

“处理冻害是个慢活,需要在轨底垫上一定厚度的橡胶垫板,使凹凸不平的线路变得平顺。长时间的下蹲,哪怕是从业多年的线路工都有点儿吃不消。”赵晨说,在这工作的半年里,几个新人的手上不停地磨出水泡,肩膀还时不时硌出淤青。

当天的作业地点在一处坡度达到42.1‰的线路,被称为“中国铁路最大坡道”。“上坡的坡度相当于爬行20层楼,列车通过时需要前拉后推两台内燃机车,而作业组只能将轨料和机具靠人力扛到坡顶。”赵晨说。

起道、改道、拨道、冻害整治以及应急处理,一遍遍走过的37公里线路,便是这群汉子在这片大山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14时,第1500块冻害垫板顺利地被插入了轨底,班组成员们圆满完成了当天工单上的所有任务。他们肩扛着工机具,整齐地列队向坡顶的工程车走去。

赵晨和贾文斌小心翼翼地将内燃螺栓扳手抬到工程车的后货箱,刚关好门,不知是谁调皮地扔过来一团雪球,一场畅快淋漓的雪球大战就这样开始了。大约玩了20分钟,大家筋疲力尽,但笑容满面地坐上工程车返回工区。

班组8人除了54岁的工长李海,其余都是00后。这个班组驻守在位于大兴安岭中麓的二道河子村。关于工作环境,班组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铁轨盘山绕,工区落山脚,天上无飞鸟,大雪吃到饱。”这个大山围绕的小村落常住人口不足100户,村子里唯一的商店就是村子东头的小卖铺,想吃点新鲜水果只能驱车60多公里去镇上买,半个月才能取一次的快递是他们与现代生活连接的唯一途径。

山里的夜幕降临得特别快,15时20分,工长徐海安排大家在寝室里休息,而他则独自走向了厨房。“明天就是元旦了,今晚是跨年夜,我得给这些孩子们做几个好菜,再煮上饺子。”徐海边说边忙活着。

晚饭过后,大家在院子里玩起了摔炮,又点燃了烟花。16时26分,在绚烂的烟花映照下,6240次列车缓缓通过工区门前。伴随着车轮与铁轨尖锐的摩擦声,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又在这偏远山区坚守了一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