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院首席鉴美官 嫣然
如今,我国的绘画艺术之所以能够繁花似锦,主要是因为近现代以来,诸多画坛泰斗用毕生心血促进中国绘画的发展。陈师曾也是一位近现代画坛巨匠,他富有创新精神,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大师吴昌硕也曾给予高度评价。
陈师曾画技超凡,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等,且创作各种题材皆能出精品,尽显大师风范。他曾拜大师吴昌硕为师,因而其习得了吴之技法精华。其亦能上师古人,汲取八大山人、石涛等诸多名家的画技,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其作画时不拘一格,挥洒自如,自由奔放,自成一格。且画风新奇独特,秀逸又古朴,气韵动人,因而,就连吴昌硕这位师长也颇为欣赏。此外,他的绘画构图并不死板,而是千变万化,形式颇为新颖。其在山水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他开创性地在山水画之中融入了西方对景写生的特点,从而推陈出新,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其所作的风俗人物画亦不同凡响,题材源于生活,画法以写实为主,笔法精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诸多画作之中,其名作《北京风俗图》,最能体现出其美术创新和文人画思想。其不仅画技精湛,在美术史研究及美术教育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其曾在艺术院校讲授我国绘画史,让莘莘学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之魅力与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他明确提出:中西绘画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沉滞不前”此乃中国画坛之流弊,画家们应以国画为体,并取西画之长。他极力主张“中西融合”,勇于创新。且要师法自然,人物画需与时俱进。在当时那个思想陈旧的时代,其思想无疑是超前的,而他的超前思想也对现代画坛影响深远。可见,其真乃一位非凡的艺术大家。1921年,中国画坛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即46岁的陈师曾发表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此文意义非凡。其在文中指出:精神是文人画的核心,而非形式,因而即便是形式不足,可若是精神优美,依然可以称之为文人画。此外,其还归纳总结出文人画的几大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须得拥有这几个要素乃能完善。或许很多人不知,陈师曾平生曾与多位文化大师是知己。其在青年时期与鲁迅是同窗,后来二人又一起赴日本留学。学成归国之后,二人又一起共事。二人长期相处,友谊深厚,且他们皆具备先进思想,自然是惺惺相惜,陈师曾生前甚至把多幅画作赠予鲁迅收藏。他的另一位人生知己是绘画大师李叔同,1906年,陈师曾在日本留学期间与李叔同相识。二人志同道合,时常共同探讨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他们堪称莫逆之交。返回祖国之后,二人依然常有联系。此外,陈师曾亦是齐白石的贵人,正是在其鼎力相助下,齐白石方能功成名就。当年,齐白石初到北京城闯荡,以卖画刻印维持生计,然因其画风不讨喜,总是无人问津。有一次,陈师曾无意中见到齐白石的刻印非比寻常,瞬息之间即被吸引,遂专程找上门,与齐白石促膝长谈,共同探讨艺术。其还不忘鼓励齐白石应自创风格,勿要人云亦云。在人生低谷期,能得到这位贵人的点拨和鼓励,齐白石备受鼓舞,遂更有勇气与信心在绘画之路上昂首前行。正是在陈师曾的影响下,齐白石方可独创红花墨叶画法等超凡脱俗的技法。齐白石曾动情地说:“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言外之意就是,陈师曾对自己影响极大,若此生未能与之相遇,我的技艺也无法取得进步。1922年,日本画家主动邀请陈师曾前往日本出席一次展览会。陈师曾欣然前往,并带上齐白石的作品去参展,一时间竟引起了巨大轰动,而齐白石也因此名扬天下。1923年9月17日,这是一个灰暗的日子,因为这一日,一代画坛巨匠陈师曾因病离世,享年48岁。在这个年纪就溘然长逝,令人唏嘘不已。梁启超闻讯,悲痛不已,致悼词:师曾逝世,可谓中国艺术界的巨大损失,影响之大,甚至盖过日本大地震。所言极是,因为我国从此失去了一位艺术大师,这一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画坛泰斗吴昌硕得知自己的高徒病逝的噩耗之后,自然是伤心欲绝。伤心之余,其给予陈师曾高度评价,题字“朽者不朽”,足见其万分敬重这位早早离世的艺术大师。多年来,陈师曾始终在积极恢复我国绘画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即“师造化”。受其影响,诸多现代著名画家亦专注于师造化,因而方能创作出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诸多绘画大师皆富有创新精神,陈师曾亦是如此,其在自己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勇于追求创新。其早已悟透了中西方绘画艺术之精髓,并呼吁中国画革新。当时一些画家却崇洋媚外,对西洋画顶礼膜拜,在他们眼中,西洋画才是科学的,因而对中国画颇为不屑。不过,陈师曾却并未随波逐流,其还据理力争,发表画论,阐述了中国绘画艺术是进步的。显然,其一直致力于让中华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