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这才是“穷人”,白鹿用“丑相”,打脸多少内娱女明星?

樱碟啊娱乐 2025-03-14 02:42:46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白鹿的牙套与运河边的烟火:一场颠覆审美的荧屏革命

当白鹿顶着蜡黄肤色、凌乱短发和金属牙套出现在《北上》镜头前时,弹幕炸了。

有人惊呼-差点没认出来-,有人调侃-这是从运河里捞出来的假小子-,更多人则默默按下截图键——内娱荧屏上,已经太久没见过这么-糙-的女主角了。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小说的年代剧《北上》,用运河边六个家庭的命运起伏,撬动了观众对-真实-二字的重新认知。

夏凤华这个角色,既不是踩着高跟鞋闯荡职场的都市丽人,也不是披着麻袋演穷人的悬浮女主。

她穿着磨破边的校服骑车穿过青石板路,在码头帮父亲卸货时被晒得黢黑,追星海报皱巴巴贴在掉了漆的木门上。

当镜头扫过她戴着牙套大笑的特写,有观众在社交平台感慨:-这才是我小时候同桌的样子。

-

剧组对-土味美学-的执着近乎苛刻。

为了还原上世纪90年代运河小镇的生活肌理,制作团队在真实河岸搭建了3000平方米的-花街-实景,木质阁楼的霉斑、石板路的裂痕、甚至晾衣绳上褪色的碎花床单,都在强调着扑面而来的年代感。

这种较真延续到了演员身上:白鹿提前三个月体验渔村生活,跟着船工学习撑篙,烈日下暴晒形成的肤色差直到杀青后半年才完全消退。

导演姚晓峰在采访中透露,有投资方曾质疑女主形象不够漂亮,但编剧赵冬苓坚持-运河养不出瓷娃娃-。

这种创作理念恰好击中了当下观众的审美疲劳。

近年荧屏上,太多-穷人-住着精装loft、画着全妆送外卖,以至于#国产剧没有穷人#的话题屡上热搜。

《北上》反其道而行,用夏凤华指甲缝里的污垢、谢望和磨破的帆布鞋、邵星池永远不合身的二手外套,构建起极具说服力的底层叙事。

有网友翻出白鹿此前仙侠剧的剧照对比调侃:-从九重天仙女到运河假小子,这落差比大运河的潮差还猛。

-

但真正的颠覆不止于表象。

剧中六个家庭三代人的命运与运河兴衰深度捆绑:父辈守着摇摇欲坠的货船与高速公路博弈,子代在北上广的外卖电动车和写字楼间寻找出路。

当年轻一代带着互联网思维返乡创立文化品牌时,弹幕飘过一句-这不就是现实版《山河故人》?-这种跨越时空的对照,让运河不再是背景板,而成为流动的精神图腾。

有眼尖观众发现,剧中2001年京沪高速贯通导致船运衰落的剧情,与现实中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形成奇妙互文——制作团队用二十年时间跨度,悄悄完成了对时代记忆的封存与解封。

在首播剧情里,夏凤华偷偷用烧火棍卷刘海的细节引发热议。

这个被演员即兴加入的动作,意外成为全网模仿的对象。

美妆博主们忙着出-凤华同款落魄妆-,时尚账号分析-如何用牙套打造破碎感-,就连牙科诊所都接到咨询电话:-能给我女儿做夏凤华那种钢牙套吗?-一场关于审美标准的解构正在蔓延:当-精致感-不再是评判角色的唯一尺度,那些带着烟火气的瑕疵反而成了最动人的记忆锚点。

这场荧屏革命也伴随着争议。

有原著党抱怨剧集删减了1901年意大利人马克的支线,认为削弱了运河的国际化叙事;也有观众认为年轻演员的方言台词不够纯熟,偶尔让人出戏。

但更多声音认为,能把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得让Z世代共情,已属难得。

就像剧中夏凤华在快递站说的那句台词:-运河水流了千年,总得试试新河道。

-

互动话题:​​

你能接受喜欢的演员为角色-毁容式-扮丑吗?

如果让你选一个物件代表青春记忆,你会选夏凤华的牙套,还是谢望和的帆布鞋?

(全文完)

0 阅读:1

樱碟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