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女研究生带母入学,2月后宿舍自缢,10字遗书让人唏嘘

财财说古今 2024-12-23 15:47:05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10年的春天上海海事大学迎来了一位特别的研究生:30岁的杨元元。

她带着母亲一起来读书,看似温情脉脉的画面,却在两个月后戛然而止。

一个平凡的早晨,宿舍里发现了她的遗体,一条毛巾十个字的遗书:"我渴望活出自我"。

这个曾经品学兼优的女孩,用生命诠释了最后的自由。

但谁能想到这个带母求学的温馨故事,竟然会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从走进上海海事大学的那一刻起,杨元元就感觉自己背负着千斤重担。

研究生生活本该充满希望,可她的世界却笼罩着一层看不见的阴云。

宿舍里的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对特殊的母女。

毕竟谁见过三十岁的研究生还带着母亲一起住校的?

无奈之下母女俩只好在学校附近租了间450块钱一个月的毛坯房。

这哪是房啊简直就是四面漏风的"碉堡",连最基本的家具都没有。

夜幕降临时两个人只能蜷缩在冰冷的地板上,连个像样的床都没有。

看着母亲望瑞玲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杨元元的心里泛起阵阵酸楚。

在校园里她总是行色匆匆,像个默默无闻的影子。

同学们只知道这个"大姐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没人知道她的故事,更没人理解她眼神里的落寞。

每天往返于学校和破旧出租屋之间,她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那个逼仄的空间里,充斥着看不见的压抑和无声的叹息。

白天要应付繁重的课业,晚上还要面对艰难的生存状态。

这样的日子就像一根细细的绳子,慢慢勒紧她的呼吸。

偶尔她会在深夜里无声地流泪,却不敢让母亲发现。

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实却变得如此艰难。

这个曾经优秀的女孩,现在就像一只迷失的蝴蝶,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

其实杨元元现在的困境,源自她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那是在她小学时期,父亲突然患上重病。

家里的积蓄像流水一样花在了医药费上,却还是没能留住父亲的生命。

从此母亲望瑞玲就扛起了这个家。

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还要去做兼职,硬是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或许正是从那时起,杨元元就给自己戴上了一个"乖孩子"的枷锁。

母亲的付出太多,她不忍心说一个"不"字。

高考志愿填报时,她满怀期待地想报考上海海事大学的法律专业。

"学法律?能赚钱吗?"母亲一句话就让她的梦想碎了一地。

最终她听从母亲的建议,选择了武汉大学的经济专业。

大学毕业后她成功考上了公务员,以为终于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可母亲却说:"放着好好的城市不待,回农村当什么公务员?"

就这样她又一次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后来西北大学抛来了橄榄枝,想让她去当老师。

她兴奋地跟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换来的却是一盆冷水。

"西北那么远那么穷,你去那里能有什么发展?"

一次次的梦想就这样被母亲的"关爱"掐断。

而此时的弟弟杨平平,已经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

看着弟弟追逐梦想的背影,她想起自己那个因为三万块学费而放弃的北大法学梦。

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路口,她都选择了退让和妥协。

这些被扼杀的梦想,如同一块块石头,渐渐压垮了她的心灵。

人们常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望瑞玲望女成凤的心情,谁又能说不对呢?

可这份沉重的母爱,就像一把紧箍咒,越收越紧。

为了让女儿"不走弯路",她包办了杨元元人生的每一个选择。

"这个专业没前途"、"那个工作不够好"、"这个地方太偏僻"。

母亲的建议永远都是"为你好"的口吻。

可这哪里是建议啊,分明就是不容反驳的命令。

大学时期母亲失业后,二话不说就搬进了杨元元的宿舍。

面对室友们异样的眼光,杨元元只能默默忍受。

工作后她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本想改善一下生活。

可每次刚到手的工资,就被母亲转手给了弟弟当学费。

她看着弟弟杨平平在北大园里追逐梦想,而自己的理想却被束之高阁。

这种悬殊的待遇,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她心里。

母女俩的对话总是以母亲的独白结束。

久而久之杨元元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了。

她的生命仿佛就是母亲人生的续集。

那些"你还小"、"我更懂"、"听妈的准没错"的话语。

就像一堵无形的高墙,把她的自我完全封闭。

这哪里是爱啊分明是一场变相的控制。

那个平凡的清晨,杨元元终于做了人生中第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决定。

一条普通的毛巾,成了她向这个世界说再见的工具。

十个字的遗书道尽了三十年的辛酸:"我渴望活出自我"。

这个永远活在别人期望中的女孩,用最极端的方式诠释了"自由"二字。

令人心痛的是即便面对女儿的离去,望瑞玲似乎依然没有醒悟。

她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女儿最后一面。

反而忙着找学校讨说法,要求赔偿35万元。

最终拿到16万赔偿款后,她收拾行囊投奔了在北京的儿子杨平平。

也许在她心里这些年的付出只值这个数字。

这个悲剧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所谓的为你好是否真的就是好?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行控制之实的行为,到底伤害了多少个年轻的生命?

也许杨元元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应该是释放而不是禁锢。

但愿天堂里的杨元元,能真正活出自我,做一只自由的蝴蝶。

这一次不会再有人扼住她的翅膀。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1

财财说古今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