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十七军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成立,由张涛任军长。随着这支部队的名声越来越响,蒋介石便开了悬赏令,以五万元的奖金聘请“赏金猎人”,对张涛实行暗杀。
对红军高级领导的悬赏令发布后,蒋介石开始酝酿发动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涛与红十七军的高级将领商量后,很快就制定了转移路线。
在行军途中,红军常用的“佯攻”战术,把拦路的敌军调走。与敌军打了多次交道,张涛率部在木石港地区再次战胜了国民党军。几次“围剿”作战,国民党军屡次在这个地方跌跟头。
在此之前,红十七军转移途中,原计划要把驻守在燕夏镇的守敌郭汝栋一部歼灭,但没成功,殊不知,郭汝栋后面将会给红十七军带来灭顶之灾。
木石港战斗胜利后,张涛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他竟狂妄下令:全体官兵在此地休整七天。他的想法是,所有人都养好了精神后,再按着之前的计划行动。但是,这些天的时间,足够郭汝栋调集大军。当张涛准备启程时,红十七军的主力早已被敌重重包围。
红十七军只能被动突围,行至王文村时,遭到了敌人的重兵伏击。此战,红军不晓敌情,打得很被动,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后,红十七军的战士死伤惨重。而机枪连的数百名战士在副排长王义勋的带领下突出了重围。
王义勋出生在湖北阳新益昌村的一户贫苦人家,他18岁参加农协,20岁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1岁在独立第三师第二排担任擎旗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义勋刚参军就赶上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
当时是7师来到鄂东南,与王义勋所在的3师联合进攻木石港的守敌胡荡。为了攻打胡荡部时,没有外援干扰。7师和3师商量对策,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战斗打响后,7师声势浩大的佯攻木石港,3师则把守在阳新县通往木石港的要道,伏击敌人。果不其然,驻守在阳新县的一个营接到求救情报后,马上奔赴驰援,结果一个营在路上被3师全歼,营长被击毙。
之后,3师与7师联手,趁胜对木石港发动猛攻,最终,胡荡部被全部消灭。几次木石港得手,使得红军高级将领越发飘飘然了。由此,才酿成了后续不可挽回的大错。
王文村一战失利后,军长张涛被撤职,其他军官也受到了相应处罚。张涛在战斗中,手臂不慎受伤,他被安排到后方住院治疗。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很紧张,张涛见有位军官被执行了死刑。他的心里害怕,担心自己也会被杀害,于是便偷偷地从医院逃跑了。
抗战时期,张涛投敌去了国民党部队,当了一名营长。解放以后,张涛回到了老家。张涛曾想着重新入党,但是他之前的劣迹被调查出来了,他的入党申请自然就被打了回去。此后,张涛只能老老实实地当起了农民。
当年,王义勋带领战士们突围出去,面对敌人的大肆搜捕,王义勋带队主动把敌人引入深山老林与之打游击。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时,王义勋走出丛林参加整编,投入了伟大的抗战救国之中。
曾经的红军军长,后来成为了一名农民。而第五次反“围剿”中,带领机枪连战士们突出重围的副排长王义勋,最终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