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惨遭帝国主义列强蹂躏、荼毒的中国,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抗日英雄们。而在众多抗日英雄中,大多数是牺牲战场、以身殉国的英雄们名气较大。例如世人熟悉的张自忠、吉鸿昌等人,他们皆是为国抗日、为国捐躯的大英雄。
而今日笔者介绍之人,他是被誉为中国抗日第一功臣,曾率军抵挡10万日军,但是却仍遭蒋介石务必厌恶。
此人就是作战骁勇、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孙蔚如,而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厌恶、不待见他,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与杨虎城为结拜兄弟,更是他的心腹大将。
孙蔚如和杨虎城都是响当当的爱国将军,俩人都对日军侵华十分痛恨,亦是对蒋介石对日本不抵抗政策更是无比反感。
因此在当年的“西安事变”中,抗日名将孙蔚如亦是积极参与者。事后,蒋介石一直将此事视为奇耻大辱、人生最痛,对杨虎城和张学良更是怀恨在心。而同样参与此次事件的孙蔚如,更是让蒋介石记恨不已。
所以当蒋介石想方设法的搞垮东北军内部之后,然后又以出国考察的理由,借此故意支开了杨虎城。
当时杨虎城亦是深知此为蒋介石的“复仇计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改变什么。因此临走前,他将西北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心腹将领孙蔚如。
孙蔚如接手兵权后,亦是成了蒋介石的眼中刺、肉中钉,心中早就预谋不除不快!此后,蒋介石将孙蔚如视为异己,亦是早就计划将西北军这支杂牌军当抗日战场的炮火。
很快,孙蔚如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一职,而其麾下的军队亦是被改编为38军。不久后,孙蔚如的38军被蒋介石下令分散,派往各处抵抗日军。
最终,在蒋介石的“精心安排”下,曾经所向披靡、骁勇善战的精锐西北军,最终成了战场上的消耗品,眼睁睁地被日军一点点地吃光抹净。
而更令人咂舌、震惊的是,蒋介石正面的几十万大军,在面对日军的时候却是屡战屡败、溃不成军!在短短数月里,狼子野心的日军不但攻克了太原一带,而且兵临城下直逼黄河。而此时蒋介石所在的西安行营,更是无比混乱一片。
于1938年7月之时,蒋介石下令让孙蔚如立即开赴陕西,率军抵达抗日第一线。当时蒋介石命令孙蔚如务必坚守中条山,同时还要包围黄河。
熟读历史的文者,相信都知道当年“坚守中条山”的重大意义。而此次战斗,亦是和日军灭亡中国的方略计划有关。
当年,居心叵测的日军强渡黄河、攻占陕西,然后由陕西一带打通中亚路线,以此去实现和德军汇合的整体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日军还计划攻下重庆,然后大军直入占领我国的大西南。因此,若是日军的这个计划一旦实现,那么当时的中国名将没有任何后方可言。
而就在此时,孙蔚如将军为了抵达住侵略者的计划和脚步,毅然率3万陕西军,日夜兼程地远渡黄河、奔赴中条山。
孙蔚如在豫北与陕西的中条山构筑战事防线,硬是凭借3万人,视死如归、寸步不让地抵挡住了10万日军!
那场战争打得极为惨烈,前线上硝烟滚滚、火炮轰鸣,一片烟火海,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战士们的遗骸、尸体。然而无论敌人如何的打,10万日军硬是没有越过中条山。
在战斗的三年期间,残忍狠毒的日军进行了大型进攻11次,小型战役数百次。据史料记载,有时候哪怕是一座山,都要反复无常地争夺,其伤亡非常惨重。
当时在战场上阵亡的西北军达到两万余人,但是即便如此,蒋介石却不给他们任何补充。前路硝烟弥漫,十万敌人虎视眈眈。数万西北军战士誓死不退,以血肉之躯死挡敌人!
面对如此骁勇的硬汉部队,一向狠毒、轻狂的日军亦是害怕了,他们将中条山称为“西部盲肠”,称孙蔚如将军为“中条山铁柱子”!
一直到1941年时,当大战进入“中日相持”阶段时,彼时中条山的防御才算取得胜利和结束。而彼时坚守中条山的西北军,已经不足一万人。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即便孙蔚如将军抵达住了10万日军的进攻,但是蒋介石还是非常厌恶他。不过碍于当时的影响,他亦是不敢对孙蔚如贸然动手。
于1945年日本投降之时,孙蔚如被任命为华中地区的受降官,其荣耀至极。
1949年时,孙蔚如将军选择留在大陆。在建国后,战功赫赫、深深爱国的他被任命为陕西省副省长一职,同时还兼任政协副主席,此后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于1979年7月27日时,孙蔚如将军在西安病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