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朱迅:生命终将结束,为何不勇敢面对生命的终点呢

建木的世界 2024-10-11 03:35:47

“除了往上走,别无他路”。

国庆期间,央视名嘴朱迅的一段夜爬泰山的视频,意外刷屏。视频里,51岁的她,神采奕奕,步伐轻盈,一边攀登,一边对着镜头,说出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

评论区瞬间炸了,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感叹她活力满满的状态,有人点赞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多的人则被这句简单却充满哲理的话语戳中,直呼“太燃了”,“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确实,这句话,与其说是朱迅在分享自己夜爬泰山的感受,不如说是她在讲述自己跌宕起伏半生的人生感悟。

众所周知,朱迅是央视的金牌主持人,连续主持了7届春晚,业务能力一流,主持风格大方稳重,深受观众喜爱。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聚光灯照耀不到的地方,她也曾经历过“不被看到”的童年,也曾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更是在事业和亲情之间,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抉择。

而这一切,都要从她“不被宠爱”的童年说起......

1973年,朱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母亲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条件,本应衣食无忧,幸福美满,但对于年幼的朱迅来说,现实却并非如此。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深蒂固。朱迅的父母,也未能免俗。

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女儿,朱迅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父母原本就渴望儿子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尤其是母亲赵瑞云,看到又是女儿,眼中的失望,几乎藏无可藏,甚至一度将这份“失望”迁怒在年幼的朱迅身上,对她格外冷淡。

在朱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派往海外工作,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也带着两个姐姐,追随而去,只留下朱迅一人,在国内,和姥姥一起生活。

在很多人看来,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是不幸的,但对年幼的朱迅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在姥姥的悉心照顾下,她不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

虽然彼时的朱迅,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但她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和渴望,却从未减少。

1987年,14岁的朱迅,在央视青少年部担任节目主持人,凭借着清纯的外表和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很快便在央视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甚至一度被称为“天才少女主持人”。

然而,就在朱迅的事业开始起步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国内的机会,远赴日本留学。

很多人都对此表示不解,但只有朱迅自己心里清楚,她渴望与父母团聚,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份渴望,甚至超过了她对事业的追求。

17岁,花一样的年纪,朱迅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人的思念,独自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她沉重一击。

初到日本,一切都是陌生的,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再加上举目无亲,朱迅的生活,充满了挑战。

更令她难以接受的是,父母对她的到来,似乎并不像她想象中那般欣喜,尤其是母亲,对她格外冷淡,甚至说出“我没有钱供你读书”这样的话。

彼时的朱迅,内心是崩溃的,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一次又一次地将她“抛弃”。

一边是高昂的学费,一边是“隐身”的父母,生活的重担,像一座大山,压得朱迅喘不过气。

为了生存,为了完成学业,她不得不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

“打扫厕所”、“洗碗工”、“发传单”……只要能赚钱的工作,朱迅都做过。为了省钱,她甚至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每天吃着最便宜的泡面。

更让人心酸的是,在一次打工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朱迅被客户误解,被逼着向客户下跪道歉。

那一刻,朱迅的自尊心被狠狠地践踏,她躲在厕所里,委屈地哭了很久很久。

但她没有放弃,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出人头地。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诗,用来形容当时的朱迅,再合适不过。

她一边努力打工,一边拼命学习,最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减轻了经济压力。

不仅如此,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攻读了双学位,并开始尝试主持节目,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努力,朱迅逐渐在日本站稳了脚跟,她先后主持了NHK电视台的多档节目,并以流利的日语和专业的素养,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1993年,朱迅从日本亚细亚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在日杰出华人”的称号,她发表的论文,更是获得了令人羡慕的A等成绩。

彼时的朱迅,才20岁出头,就已经在异国他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这对于一个独自在外打拼的女孩来说,实属不易。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她开玩笑,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不被看到”的命运,可以尽情地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的时候,一通来自父亲的电话,却让她的人生,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5年,正当朱迅在日本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通来自父亲的越洋电话,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电话里,父亲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他告诉朱迅,母亲生病了,需要人照顾,希望她能尽快回国。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朱迅措手不及,一边是好不容易在异国他乡打拼出来的事业,一边是需要照顾的母亲,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事业,一边是亲情,这个看似两难的抉择,在朱迅心里,却并没有太多犹豫的空间。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里,她知道,自己必须回去,必须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就这样,朱迅再次放弃了在日本的一切,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回国后,朱迅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积极地寻找工作机会,希望能重返主持行业。

然而,这次,她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原来,父亲并不希望她继续从事这份工作,他认为这份工作太辛苦,不适合女孩子,他更希望朱迅能找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

为了让朱迅打消这个念头,父亲甚至对她实行了“门禁”,限制她的社交和外出,希望以此来断绝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然而,朱迅并没有因此放弃,她深知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也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在一次次的争吵和抗争之后,朱迅最终还是说服了父亲,并成功地进入了央视,成为了一名节目主持人。

重返舞台,朱迅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流利的双语能力以及对舞台的掌控力,很快便在央视的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从《正大综艺》到《同一首歌》,从《星光大道》到《春晚》,朱迅主持的节目,类型多样,风格各异,但她总能以其亲和的主持风格、机智幽默的语言表达以及对舞台的掌控力,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尤其是在春晚的舞台上,朱迅更是展现出了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强大的气场,她与搭档配合默契,妙语连珠,将节目的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就在朱迅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2007年,朱迅被查出患有甲状腺肿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个消息,对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朱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她并没有被病魔击倒,她选择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战胜病魔,早日回到舞台。

为了不耽误工作,朱迅选择了保守治疗,她一边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边坚持工作,甚至在手术前一天,还在录制节目。

手术很成功,但术后的恢复期,对于朱迅来说,却是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

她需要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着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咬牙坚持着,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自己。

在央视的舞台上,朱迅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工作精益求精,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她常常加班加点,甚至不眠不休。

曾经有一次,为了录制一档节目,朱迅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期间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

还有一次,在录制《挑战不可能》节目时,朱迅需要挑战一项高空项目,这对有恐高症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她并没有退缩,为了完成挑战,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最终,她成功地完成了挑战,也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和敬佩。

在工作中,朱迅是严谨认真的,但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个乐观开朗、充满活力的人。

她喜欢运动,喜欢旅游,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在她的微博上,常常可以看到她分享自己运动、旅游的照片,以及一些关于生活、工作的心得体会。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真谛。

然而,在朱迅看似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

虽然朱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是她心中的一根刺。

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处于一种不冷不淡的状态。

直到2017年,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朱迅才第一次公开谈及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节目中,朱迅坦言,自己一直渴望得到母亲的爱,但母亲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回避”她。

她说,自己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不爱她,母亲的回答是,她不是不爱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爱。

母亲的回答,让朱迅更加困惑,也更加难过。

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不知道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女儿,难道母爱,不是天生的吗?

直到后来,朱迅才逐渐明白,母亲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她也有自己的苦衷。

原来,朱迅的母亲,除了是她的母亲,还是一名优秀的新华社工作人员,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事业,在她的心中,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包括亲情。

在朱迅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即使是在家里,她也常常是在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家人交流。

朱迅的父亲,也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国外,很少回家,所以,在朱迅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极其缺乏的。

这也导致了朱迅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但也让她在内心深处,始终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她开玩笑,就在朱迅逐渐理解了母亲,想要好好弥补的时候,母亲却做出了一个让她难以接受的决定。

2015年,朱迅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往了澳大利亚,陪伴在那里独自生活的大女儿。

她宁愿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也不愿意回到北京,和朱迅一起生活。

母亲的决定,让朱迅的心,彻底凉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宁愿去陪伴大女儿,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生活,难道在她心里,自己就真的那么“不重要”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迅都无法释怀,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被爱”。

直到后来,她才慢慢想通,母亲之所以会这样做,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因为她有自己的“不得已”。

她知道,母亲亏欠了大女儿很多,她想要用自己的余生,去弥补大女儿,而她,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她应该理解母亲,也应该尊重母亲的选择。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朱迅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她开始试着去理解母亲,去接受母亲的选择。

她经常打电话给母亲,和她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会抽空去澳大利亚看望母亲,陪她聊天,陪她散步,就像小时候,母亲陪伴她一样。

回首朱迅的人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

她经历过“不被看到”的童年,经历过独自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艰辛,也经历过事业和亲情之间的艰难抉择,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正如她在夜爬泰山时所说的那样:“除了往上走,别无他路”。

是啊,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攀登,在攀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勇敢地向上攀登,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而朱迅,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去超越,最终,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迅

0 阅读:714

建木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