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轮反制后,法国240家酒企急眼:将交保证金,面临灭顶之灾

建木的世界 2024-10-12 07:08:12

“这简直是灭顶之灾!”、“法国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损失谁来弥补?!”

……最近,法国干邑地区,这个往日弥漫着酒香、宁静祥和的地方,却被一片恐慌和愤怒的情绪所笼罩。数百家酒企老板、酒农、贸易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指向了遥远的东方——中国,那个曾经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大市场。

事情得从8月8日说起,中国商务部发布通知,决定对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从8月11日开始,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白兰地需要额外支付30.6%到39%的保证金。

消息一出,整个欧洲,尤其是法国的白兰地产业瞬间沸腾了。

中国是法国白兰地的第二大买家,仅次于美国。

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出口到中国的白兰地超过6100万瓶,销售额高达17亿欧元,占法国白兰地出口总量的25%。

而法国白兰地又占据了欧洲市场的95%,几乎可以说,中国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面对突如其来的反倾销措施,首当其冲的便是法国240家白兰地酒企,他们在中国几乎都设有子公司,这意味着将有240家企业需要缴纳高额保证金。

巨额的成本压力,让这些酒企,无论大小,都感到喘不过气来。

那些原本指望中国市场继续扩大的计划,一下子遇到了挫折。

法国的大牌子白兰地,比如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股价都跌了,跌幅在3%到8%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白兰地的销量可能会下降20%,甚至更多。

那些原本在行业中呼风唤雨的巨头们,也开始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法国酒企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法国干邑跨行业协会、干邑葡萄种植联合会、欧洲烈酒协会等行业组织,纷纷发表声明,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表示强烈抗议。

他们认为,中国此举“毫无依据”、“不公平”,将严重损害法国白兰地产业的利益,并呼吁法国政府尽快与中国展开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轩尼诗的总裁和其他酒业内的大佬们也都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他们公开批评中国政府的决定,认为这是对法国白兰地产业的“歧视性打击”,并将导致法国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流失。

更有一些酒企老板和酒农,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活动。

他们举着标语,大声呼喊,希望法国政府能采取行动,保护他们的权益。

这是法国干邑地区26年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可见此次事件对法国白兰地产业的冲击之大。

那么,中国为何要对法国白兰地出手呢?

这难道只是因为中国对欧盟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报复吗?

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聊聊最近中欧贸易关系的紧张态势。

从2022年开始,欧盟,特别是以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电动汽车产业感到不安。

他们说中国政府给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太多支持,结果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得很便宜,甚至低于成本价,这对欧洲的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影响。

在这种论调的驱使下,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9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

尽管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并非依赖政府补贴,但欧盟方面依然我行我素,执意推进调查。

今年4月,尽管中方强烈反对,欧盟委员会还是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根据该提议,欧盟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8.6%到27.5%不等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在欧盟内部,法国是积极推动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国家之一,但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表现并不光彩。

中国肯定不会对欧盟的挑衅坐视不管。

欧盟刚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将对欧盟的乳制品、白兰地和化工产品等进行反倾销调查。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中国商务部发现,欧盟的这些产品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对中国产业造成了实际损害。

中国决定对欧盟的白兰地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缴纳高额保证金。

中国商务部强调,中国此举是严格按照WTO规则,依法依规进行的正当贸易救济措施,旨在维护中国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地区。

不过,欧盟对中方的解释似乎并不买账。

他们指责中国此举是“报复行动”,是“以牙还牙”,并威胁要将中国告上WTO争端解决机制。

那么,中国对法国白兰地出手,真的是出于“报复”吗?

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真的只是电动汽车引发的吗?

表面上看,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似乎是由电动汽车引发的。

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中欧之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

长期以来,欧盟认为中国主要是生产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而欧盟自己则专注于高科技产品和高端服务。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开始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无疑对欧盟的传统优势产业构成了挑战。

近几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砸了不少钱,成绩也很突出。

中国不仅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最大,而且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技术上也领先世界。

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给欧洲的传统车厂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也让欧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维护自身产业利益,欧盟开始采取各种手段,试图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

除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外,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欧洲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有利于自身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全球共同发展的机会,中国无意挑战任何国家,但也不惧怕任何挑战。

中国会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

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也反映了双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和影响力的变动。

欧盟作为老牌经济区,一直在努力保持在全球贸易规则和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无疑对欧盟的传统地位和话语权构成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对中国的立场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调整。

欧盟希望能继续和中国合作,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数字经济这些领域找到共同的利益。

另一方面,欧盟对中国迅速崛起也感到不安,想通过各种方法限制中国的发展,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正是这种复杂心态的反映。

中欧贸易摩擦对双方都不利。

对中国来说,欧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

中欧贸易摩擦加剧,会影响双方的经贸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也不利。

对中国来说,欧盟是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对欧盟而言,中国则是其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中欧贸易摩擦升级,将损害欧盟企业的利益,推高欧盟的通胀水平,不利于欧盟经济的复苏。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背景下,中欧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解决中欧贸易摩擦的关键是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妥善处理分歧,找到对大家都有利的解决办法。

首先,双方都要冷静,不要做出让贸易摩擦加剧的举动。

贸易战没有赢家,只会两败俱伤。

另外,双方要多交流,增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要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对话,及时化解误解,避免误判。

再次,双方要坚持WTO规则,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WTO是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权威机构,双方应该尊重WTO的裁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最后,双方可以扩大合作范围,一起寻找发展的新机会。

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双方应该加强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发展中的问题,相信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就一定能够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欧关系,中欧关系也需要世界的支持。

中欧双方应该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0

建木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