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共商自动驾驶未来之路

车评四点零 2024-02-09 10:11:40

1月27日至28日,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道路、轨道、航空航天和水路交通领域的院士专家们汇聚一堂,共商自动驾驶未来之路。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余祖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祥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研究院宋征宇,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等顶级专家共聚一堂。超300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人才团队齐聚重庆展开交流互动,以学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双重视角,分享典型案例与科研实践中的真知灼见。

在此次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王之中主任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实现三大目标:

第一,学科涵盖了载运工具的各个领域,希望通过智能驾驶的视角,利用群体的交流平台,将五个领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汽车)横贯连接,并深入探讨这五个领域中共性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

第二,会议希望汇聚各领域的需求,凝练实际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变革;

第三,将测试中心的虚实融合技术进一步发展,促进各个测试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在此次论坛上作《智能装备的形态与实现路径》的报告。毛明指出:数字化是基础和前提,为信息化提供了可能;而信息化则是智能化的基石。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智能装备实现路径方面,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形态的通用化、平台化、数据化和自成长是关键;二是软件形态的开放和开源成为推动智能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在此次论坛上作了《下一代AI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报告。李克强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下一代AI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及其对科技革命的影响。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为例,他强调,我们仍需面对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决策的智能化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持续深入研究并优化相关技术,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

此外,与会专家们还探讨了自动驾驶所涉及的轨道、船舶、航天、航空等领域以及其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例如轨道交通全域环境下的无人化、航天运输系统的自主制导与控制技术、船舶智能航行中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以及航空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保障等。

西部智联云控平台首席专家杜孝平教授特别指出:“重庆高新区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对重庆市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更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构建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借鉴。”他坚信,随着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将步入更加智能、便捷和安全的交通出行新时代。

不久前,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于2024年至2026年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西部智联打造的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已提前推进多项工作,目前一期项目已通过验收。

杜孝平表示:“重庆或将成为国内首批按《通知》要求的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为全国范围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0 阅读:0

车评四点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