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人数上升!医生叹气:不管多大年纪,牢记“4不做2坚持”

行平双 2025-03-11 10:03:12

——根据《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版)》及《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相关研究整理

最近几年,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和骨科候诊区,坐满了喊着“腿疼”“手指僵”“膝盖嘎吱响”的人。

有些人上了年纪,觉得自己关节不舒服是正常的;也有年轻人,二十来岁就开始喊“老寒腿”。

医生看多了这些病号,忍不住叹气,“这病其实能防,问题是大家平时不注意。”

关节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也不是天冷才犯的病。它更像是一场“持久战”,从你生活习惯变坏的那天起,关节就开始悄悄抗议。

可惜,多数人直到关节肿了、疼了,甚至变形了,才想起来找医生。可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医生们说,想让关节健康,记住“4不做2坚持”,不管几岁,都能少受点罪。

这4件事,关节最怕你做

第一,别总让自己胖得“膝下生风”

人到了一定年纪,膝盖是最先“罢工”的地方。很多人觉得膝盖疼是因为上了岁数,体重才是压垮膝盖的最后一根稻草。医学研究早就证明,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关节的负担就会增加3到5公斤。

有个患者,四十岁出头,膝盖疼得站都站不稳,检查发现膝关节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医生一看他的体重,120公斤。

医生劝他减肥,不然迟早要换关节。他听进去了,半年时间,瘦了15公斤,膝盖疼痛也轻了一大半。

医生说,“你的膝盖不是老了,是被你压垮的。”

第二,别让关节“冻”得太狠

有些人天生怕冷,冬天手脚冰凉,到了寒冷潮湿的地方,关节就开始酸胀不舒服。关节就像机器,冷得太久,润滑液变少,磨损更快。

东北的大爷大妈最懂这个道理,冬天出门,膝盖上绑个护膝,手上戴好手套,绝不让关节裸露在冷风里。

可有些年轻人不信邪,冬天还穿破洞牛仔裤,露着膝盖美美地走在风里。等到某天发现自己的膝盖“卡卡”响,才知道吃亏了。医生说,关节最怕冷,不是矫情,是事实。

第三,别把运动当酷刑,要选对方式

有人说,运动伤膝盖,跑步毁关节。真正毁关节的,是“乱运动”。关节就像车轮,保养得好,能跑几十年;用错了力,没几年就得换零件。

有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年轻时喜欢跳广场舞,一跳就是两三个小时,动作幅度大,脚步还特别重。几年下来,膝盖开始疼,医生一检查,半月板磨损严重。

她不服气:“我天天运动,怎么还伤关节?”

医生叹了口气,“运动不是越多越好,关节负担太重,迟早会‘抗议’。”

第四,别总翘二郎腿、葛优瘫、蹲着不起来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喜欢翘二郎腿,这个姿势确实舒服,可医生说,“翘久了,盆骨歪了,膝盖也遭殃。”

还有人喜欢窝在沙发里瘫着,或者蹲很久不起来,这些姿势都会让关节长期受压,时间久了,膝盖、髋关节都容易出问题。

医生建议,坐着的时候,膝盖保持90度弯曲,站起来的时候,别猛地起身,让关节慢慢适应。这些小习惯,关节会偷偷给你记账,等你四五十岁的时候,账单就会一笔笔送上来。

这2件事,关节最想让你坚持

第一,坚持“润滑”关节,别让它干磨

很多人不知道,关节里有一种叫“滑液”的东西,像润滑油一样,能让骨头之间顺滑地活动。可随着年龄增长,滑液会减少,关节就会开始“咔咔”响,甚至疼痛。

医生说,“想让关节润滑,得靠两个方法:吃对东西,动对方式。”

食物方面,多吃点含胶原蛋白的,比如猪蹄、鱼皮、鸡爪,还有富含Omega-3的深海鱼,它们能帮助关节减少炎症,增加润滑。别迷信光吃骨头汤,骨头汤里的钙并不容易被吸收,喝多了还容易长胖,对关节没什么帮助。

运动方面,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这种低冲击的运动,对关节特别友好。游泳的时候,水的浮力能减轻膝盖的负担,骑车能锻炼腿部肌肉,让关节更稳固。

医生最推荐的,其实是“倒走”——每天倒着走几分钟,能有效减轻膝盖压力,让关节更轻松。

第二,坚持“养肌肉”,让关节有人撑着

关节就像房梁,肌肉是柱子。如果房梁年久失修,柱子再不结实,迟早要塌。膝关节最怕的,不是年龄,而是肌肉不够给力,撑不住它。

医生说,“膝盖最好的保护者,是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

这个肌肉强壮了,膝盖就能稳住,不容易受伤。最简单的练法,就是靠墙半蹲,或者坐在椅子上抬腿,坚持个十几秒。每天练个三五分钟,膝盖会慢慢变结实。

医生的最后一句话

关节炎,不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是你每天一点点“造”出来的。有人四十岁就开始走不动,有人七八十岁还能爬山,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关节。

医生见多了那些走进诊室,一脸懊悔地问:“医生,我这还能治好吗?”

但有些损伤,是回不去的。医生叹气,不是因为治不好,而是“这本来可以避免的。”

不管你多大年纪,记住这“4不做2坚持”,你的关节,就能陪你走更远的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