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了“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为主题的演讲。
讲演中,李彦宏说到:“我们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也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我们当然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如果我们认为用这个数据会让所有者受益,而且他也愿意让你去使用他的数据,我们会使用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做法。”
这段话立即被媒体关注,引起了对互联网个人隐私与效率便捷的讨论。隐私这个词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李彦宏的讲演本来是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要确定边界,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被滥用。但一些媒体却不求甚解,把这段话曲解为问题本身。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隐私问题一直是一个痛点,苹果iCioud的艳照门,Facdbook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漏令人风声鹤唳。但是要封闭个人隐私又意味着放弃现代生活的便利,那么隐私和便利的边界在哪里?用户的隐私又该如何保护呢?
一、大数据时代无隐私
个人隐私的问题并不是新问题,早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明星政要的隐私就是八卦小报挖掘的目标。不过,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李彦宏其实只是那个皇帝新衣故事中那个诚实的孩子。
他看到皇帝没有穿衣服,他大喊要给皇帝披上皇袍。而有人却在说,你说皇帝没有穿衣服,那么一定是你拿走了皇帝的新衣。
悲哀的现实是,李彦宏的呐喊是对的。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年代,我们没有个人隐私。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APP。
出门,我们用智能手机APP叫车;吃饭,我们用APP团购;支付我们用APP支付软件支付,而这个APP支付软件联系着我们的银行账户,有我们家的地址(交水电费,收快递),知道我们家的车牌号(购买车险),甚至知道你的工作单位,月收入(验证你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信息)。
智能手机上的GPS记录你24小时的位置,摄像头可以拍摄你的影像,话筒可以记录周围的声音。
当这些大数据联合起来,你根本无处遁形。你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3600秒的以一举一动都在被大数据做用户画像默默的记录。
你使用的APP越多,个人信息被记录的就越多,大数据对用户的画像就更加精确。
相比之下,搜索引擎记录下你的搜索喜好,为你推荐喜好的产品广告只是小菜一碟。各种生活APP对你的画像才让你没有隐私可言。
而悲哀的是,这些隐私恰恰是你享受现代生活的代价,你可以不提供银行帐号,那么你就无法通过支付APP支付,电子支付的便捷与效率你就享受不到。
你可以不提供家庭住址,那么你就享受不到快递上门的服务,而只能去自提点提货。
你可以不留个人影像,那么你就不能通过各种APP的认证,不能享受APP提供的各种功能。
我们可以过严格保护隐私的生活,但是你真的愿意回到互联网之前的年代吗?
所以,现代生活和个人隐私保护互斥的,只有你不用互联网服务才有可能像以前一样保护个人隐私,而这是不可能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威力之下,普通用户无隐私,用户能选择是仅仅是隐私数据放在谁手里,是苹果,还是华为?是腾讯,还是阿里?
保护自己的隐私,是保护隐私数据不会被侵犯或者滥用。
二、便利的双刃剑
现代生活的便利要牺牲部分个人隐私,然而个人隐私一旦被滥用,则会代价巨大。
当我们选择了支付APP,高速公路自动扣费。我们的车牌信息,车辆信息,银行帐号信息就会被记录。
如果这些数据被滥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接到无休止的汽车保险,汽车用品推销电话,推销短信。
更糟的则是我们的车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套牌,你会收到莫名其妙的罚单,甚至因为不法分子的事故被警方传唤。
同样,如果我们的家庭地址泄漏,在网络购物时我们就不敢做出差评,否则就可能被骚扰报复。
如果是大数据级别的用户画像被滥用,那么用户就无以遁形,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掌握你的所有信息以后,可以为你量身定做各种陷阱,骗取你的财产,伤害你的人身安全。
所以,消费者虽然因为便利放弃了一些隐私,但是这些隐私一旦被滥用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是一把双刃剑。
三、核心在于管理
这次,李彦宏的讲演捅破了隐私现状的窗户纸。他讲演中所提到的企业要隐私问题,数据保护问题,法律法规建设恰恰是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
其实,最严重的个人隐私并不在互联网公司,而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公安系统的户籍数据,银行系统的征信数据,民政部门,房产部门的数据都比互联网公司更敏感。
那么,政府数据为何没有引发大面积恐慌呢?这是因为管理。
用户要享受现代生活,数据被采集不可避免,但是要保证采集的数据只用到该用的地方,不被滥用,这就需要管理。
首先,采集数据的互联网公司要有成熟的体系,监管用户的数据,谁有权限接触,接触到什么层次,谁来监督,应该获得用户什么样的授权。违反制度要接受什么样的处罚。
现在互联网已经是巨头阶段,大公司应该承担起这个义务,不辜负用户的信任。
更高层面,则是政府的立法和追责,如果大公司没有体系,造成用户隐私泄漏,那么政府去追责大公司,重罚大公司。大公司自然会自觉加强监管,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
如果是个别人泄漏用户的隐私,滥用用户的数据,那么除了大公司对个别人追责,政府的法律法规也要追究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侵犯用户隐私,滥用用户数据,无法还是为了利益,只要让利益小于追责的成本,就无人敢于去侵犯用户隐私,滥用用户数据。
作为互联网业界的顶尖人物,李彦宏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了解决方案。
放弃互联网的便利,不采集用户数据是因噎废食。要保护用户的隐私,平衡隐私与便利的边界,就只能从授权和管理方向去努力。
作为用户,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问题关键,我们退不回去,我们不能为了隐私牺牲便利,退回到前互联网时代。
我们能做的是和互联网巨头一起呐喊,去督促政府立法执法,督促大公司承担起责任,保护用户的数据不被滥用。
蒙着眼睛大喊,皇帝穿着衣服,皇帝穿着衣服,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