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冰勃朗”的风波还没过去,霸王茶姬又掉进了另一个坑里,这次可是个大坑。你说好好的一个中国春节,到了他们外网账号上,就变成Lunar New Year了,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或Spring Festival。这波操作的杀伤力堪比把《清明上河图》P成二次元表情包,这哪里是跨国品牌该有的文化素养?
这厢网友还在争论春节该译作Chinese New Year还是Spring Festival,那边霸王茶姬的翻译团队早已突破次元壁,用谷歌翻译般的魔幻操作,把春节文化诠释成了"洋泾浜英语嘉年华"。这般操作,倒像是让莎士比亚用拼音写十四行诗,让莫扎特用二胡演奏安魂曲,让蒙娜丽莎举着自拍杆直播带货——魔幻得令人脚趾抠出秦始皇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070add2cb8792a4c4c014502b144eb.jpg)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国际大牌把"春节限定"译作"Festive Cheers Collection",某车企把"龙腾虎跃"译作"Dragon's Vigor Campaign"。看看人家,再看看霸王茶姬这波操作,活像在文化输出的考场上,别人都在写命题作文,唯独它掏出小学生在游乐园画的涂鸦,还非说是毕加索真迹。这种反差萌,堪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跳广场舞!
这出闹剧竟折射出某些品牌的"文化精分症":对外宣传时高喊"弘扬传统文化",实际操作时却把文化底蕴当奶茶小料随便加。他们对待春节文化,就像对待奶茶里的波霸珍珠——需要时抓一把点缀,不需要时直接过滤。这种"奶茶式文化态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而此类品牌方的危机公关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先是甩锅给"第三方翻译公司",接着声明要"加强审核流程",最后不忘补句"感谢消费者监督"。这套标准话术,活脱脱是当代企业的"道歉三件套",堪比渣男出轨后的经典台词:"都是月亮惹的祸"、"下次不会了"、"你永远是最好的"。他们一直都以为消费者只有七秒记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3d49b2509642b627131698089c5858.jpg)
Z世代把文化自信刻进DNA,当00后能用十国语言玩转TikTok,反观品牌方,至今还在用"符合国际惯例"当遮羞布。殊不知在这个李子柒能向世界展示田园诗意的时代,在这个《原神》能让老外主动学中文成语的年头,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文化输出从来不是词语转换,而是意境传递?不是符号搬运,而是情感共鸣?
果不其然,1月24日晚上,霸王茶姬麻溜地出来道歉,说是“很抱歉我们没有拉齐海外在地团队对‘春节’的翻译使用更一致的说法,我们后续会加强对海外账户的管理和沟通,确保表达内容的准确性”。这话说的轻飘飘地,一句“没有拉齐”就想把事儿给抹平了。
但许多网友并不认可,网友表示:“单独一条微博道歉都做不到啊”“搞笑不,道歉竟然是在抽奖博的评论区”“全平台道歉,全平台是指国内外所有哈,请你发正文道歉,而不是就在你抽奖微博评论区道歉就行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b9f55af302a2fcc0037cc7e48e7e01.jpg)
你霸王茶姬,在国内高举“东方茶,会世界友”的大旗,转头就在外网搞“两副面孔”?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
要知道,2024年12月4日,咱们的春节可是刚刚申遗成功,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那可是中国申遗“Chinese New Year”后的首个新年,这意义,非同小可啊!
霸王茶姬作为一家从国内火起来,又成功走出国门的茶饮品牌,这一波操作,不是明摆着给咱们添堵吗?一个大公司的策划团队,会不知道“春节”的正确英文表述说白了,还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讨好一下西方市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423fe6627dc9f8ef0633bdb455873f.jpg)
当品牌把文化传承当作奶茶配方随便调制,当商业利益凌驾于文化尊严之上,再精致的国风包装也包不住空虚的内核。
最后奉劝该品牌:若真有心传播中华文化,不妨先给自己点杯"知耻拿铁",加份"敬畏奶盖",再来勺"诚意珍珠"。别的国家怎么叫春节,咱管不着,但咱们中国的春节,那就是“Chinese New Year”,没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