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政府办公室 2024-06-10
《邓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5月31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现将相关内容予以公布。
以下内容为节选!
(一) 严守国土空间管控底线
1. 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基于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质保量优化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将符合条件的耕地全部纳入耕地保护目标,将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和图斑,形成可靠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规划期内,邓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59331.42 公顷(239.00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不低于 147962.51公顷(221.94 万亩)。
2. 加强管控生态保护红线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求,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将其他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敏感区统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邓州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 39.41 平方千米。
3. 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顺应自然地理格局、避让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等,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和存量建设用地情况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引导形成集约紧凑的城镇空间。
邓州市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 116.20 平方千米。
(二)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落实《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和《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明确邓州市的主体功能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主体功能区管控要求,项目实施应符合产业准入政策。
(三) 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 实施“北联、南合、西优、东聚、中强”的空间发展策略
邓州市实施“北联、南合、西优、东聚、中强”的空间发展策略。
“北联”即重点以穰东镇为依托,联动南阳都市圈,承接南阳市服装产业转移,推动南邓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与镇平县、内乡县的交通与产业联系。
“南合”即重点以邓州市市域南部乡(镇)的黄牛、黄酒等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与襄阳地区的产业合作。
“西优”即以河南邓州杏山省级地质公园为依托,优化生态保护格局,以旅游服务产业为抓手,积极融入以渠首和丹江口风景区为主导的环丹江生态旅游圈。
“东聚”即围绕邓州东站培育高铁经济,以高铁站为枢纽,强化邓州中心城区与新野中心城区的交通与产业联系,推动邓新聚力发展。
“中强”即强化和提质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对邓州市市域的整体引领和带动作用。
2. 构建“一城七镇、两轴两廊、四区多节点”的总体空间格局
在邓州市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城七镇、两轴两廊、四区多节点”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城”指中心城区,以打造高品质中等城市为目标建设邓州市市域发展核心。
“七镇”指穰东镇、桑庄镇、十林镇、构林镇、赵集镇、陶营镇、孟楼镇七个重点镇,结合各自发展优势,加强城镇空间集聚,统筹城乡发展。
“两轴”包括依托南渠高速、北京大道和国道 207,连接南阳中心城区、邓州中心城区、襄阳中心城区的南邓襄发展轴,依托交通优势,强化内外连通,加强与南阳、襄阳的双向协作;依托国道 328、邓州东站、迎宾大道、人民路、省道 103 和国道 241,连接新野中心城区、邓州东站、邓州中心城区、渠首的邓新-邓渠发展轴,串联沿线各类发展要素,促进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支撑建设优势突出的宛南城镇群。
“两廊”包括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形成的生态廊道,严格落实对南水北调主干渠周边的生态保护要求,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沿湍河形成的生态廊道,加强对湍河河道及沿线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治理,重点进行湍河城区段的污染防治和低影响开发,促进生态与人居相得益彰。
“四区”即邓州市市域的四个功能片区,具体包括围绕中心城区形成的城市化发展区、河南邓州杏山省级地质公园及周边地区形成的生态功能区、市域西北部的三产融合发展区、市域东部和南部的现代高效农业区。
“多节点”指其他一般乡(镇),结合各自发展特征,推动城乡融合,落实特色发展。
节选自:邓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以下为往期相关内容推荐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即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