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描写聪明绝顶的杨修因在汉中之战中“假传军令”而遭曹操嫉恨处死。那杨修真的如《演义》所说是死于汉中之战吗,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杨修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出身弘农杨氏,为太尉杨彪与夫人袁氏之子。弘农杨氏是东汉时有名的世家大族,而汝南袁氏的地位与其不相上下,所以杨修的家世十分显赫,属于顶级的世族子弟,使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风熏陶,被培养成为一个谦逊有礼且博学多才的才子。
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典略)
二,辅助曹植
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后汉书·杨修传)
每次杨修外出拜会曹植,都会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意,写好答复曹操命令的回文十余条,嘱咐属下等曹操下命令时按次序答复。结果曹操的命令每次刚下来,杨修的属下就迅速把回文呈送上去。曹操对每次都能迅速回复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仔细审问杨修下属,这才发现缘由。因此曹操嫉恨杨修泄露了机密,对他开始猜忌起来。
曹植处事骄纵任性,经常因为嗜酒误事,远不如曹丕善于伪装与收买人心。因此曹操对曹植日益失望,加之多数官员支持曹丕且担心废长立幼而引来祸患,便决定立曹丕为储君。
三,惨遭杀害
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典略)
杨修回答说:“鸡肋吃了没肉,丢了可惜,大王这是要撤军呀!”
果然曹操觉得坚守汉中弊大于利,于是带着汉中百姓北迁而撤军。
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章。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时年四十五矣。(续汉书)
不久曹植与杨修喝醉,竟然擅自从只有魏王曹操才能进出的司马门出城。事后有人将此事告知曹操,还说曹植与杨修诽谤鄢陵侯曹章(曹植哥哥)。曹操听说此事后大怒,于是逮捕杨修,还处死了与此事有关联的公车令(主管奏章传递及公车接送)。
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典略)
因此《三国演义》说杨修在汉中之战挑明曹操鸡肋口令的撤军意图而被杀并不符合历史。
正因为与曹植关系好,所以才死
贾毒士有句话很致命啊,曹公你想想袁绍和刘表就明白了[笑着哭]这话真的就是前车之鉴[笑着哭]袁老板和刘表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搞得自家企业最后成为了昨日黄花[笑着哭][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