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林黛玉的人生目标是得到宝玉的爱情。
他们青梅竹马长大,彼此亲密而熟悉。但随着年龄渐长,已经深爱宝玉的黛玉开始忐忑纠结:宝哥哥对我好,只是友情呢,还是爱情呢?可宝哥哥对别的女孩也挺不错,他是只爱我吗?
为了想要验证宝玉的爱情,她不断通过争吵、怄气、吃醋等方式去试探宝玉,终于在那个夏天,宝玉无比恳切地对她说“你放心!”。随后宝玉挨打,派人给她送来几块旧手帕,二人终于得以心心相印。
至此,黛玉真的放心了。此后岁月,她不再跟宝玉没事找事计较争吵了,便是对贾府别人也变得宽容大度了。
林黛玉收获爱情的目标已经实现,她的心中有了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嫁给宝玉,二人能相亲相爱过一生。
可是,婚姻和爱情不一样,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除非私奔,否则就是一个家庭的重大问题。不仅是两个人的情投意合,还需要长辈认可成全;爱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婚姻却离不开柴米油盐、琐碎日常,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很多。
可是,相比她对爱情目标的坚定执着,林姑娘对自己的婚姻目标却交出了主动权。她没有丝毫地争取和努力,她彻底“躺平”了,坐等家长们主动议婚。
而家长们全都选择了沉默:既不肯表明让林姑娘嫁给宝玉,也未另外给宝玉定亲,就这么拖着,以至于贾府内外谣言满天飞。
林黛玉并非不聪明,她知道宝玉是个香饽饽,多少人喜欢他惦记他呢。她也知道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对自己不冷不热。她更知道,元妃端午节赏赐,明明白白地将她划分到了迎春姐妹那儿,和宝玉相同的是宝钗……
然而,虽然也时不时有点忐忑,但她却什么都没做。
她既不肯像探春那样积极争取王夫人的喜欢(人家三姑娘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向王夫人靠拢,不惜切割生母),也耻于像宝姑娘那样去“邀买人心”。她只坚持做自己,继续写诗作赋彰显才华,依旧生病吃药惹人怜爱,就在那儿坐等老太太发话,将她许嫁给自己心爱的宝玉。
她不肯讨好王夫人也就罢了,为了嫁给宝玉的目标,总得努力保养好身体,让自己能够承担起未来“宝二奶奶”的家族工作吧?结果,依旧是“风儿一吹就倒了”,谁不皱眉呢?
宝玉不是就贾母一个亲人,有资格对他的婚姻发表意见的,还有好几个呢。哪怕贾母最爱她最疼她,哪怕贾母一言九鼎,她也得给老太太一个说服别人的理由,是不是?
无奈林姑娘太清高也太骄傲了,她不肯为自己的目标稍有改变,坐等老太太为她力排众议,坐等她的宝玉为她拼死争取。然而怎么可能呢?晴雯是贾母看上并安排在宝玉身边的,也是宝玉心爱的女子。可面对王夫人的震怒,宝玉一声没敢吱;面对王夫人的委婉相告,贾母也没对撵走晴雯有任何异议……
客观地说,宝黛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局原因很多,便是林黛玉努力了(比如靠近王夫人,保养好身体),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可自己连一点努力都不付出,一点自尊都不肯放下,一点妥协都不肯做出,那么最终失败,也就不应该太委屈了吧?
红尘世界里,运气好躺赢的人和运气差怎么努力都输的人其实都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一半靠争取一半靠运气,相比之下,努力争取的人更有希望遇到好运气。就在林黛玉的身边,宝钗为了嫁入贾府,没有躺在“金玉良缘”的神奇传说上,而是对身边人都大方豁达,好几次主动为王夫人解决难题(金钏儿的衣服,凤姐的人参);探春为了获得更好境遇,明知道王夫人不喜欢她,她依旧随时表现忠心;守寡的李纨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更多的安全感,不介意别人嘲笑她悭吝,尽可能多的攒钱……
她们的姿态当然并不好看,可人家目标明确、知行合一,无论最终是否抵达目标,都用尽全力,都无怨无悔,都不会怨天尤人——所以未来,她们便是各有悲剧命运,但也都能勇敢坦然、心境平和地活下去,
林黛玉只努力争取爱情,却放弃了争取婚姻。而婚姻,正是她心心念念的人生目标啊!可因为没有努力过,没有争取过,当失败来临时,她唯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别人的伤害。她走不出心灵的困顿,只能香消玉殒。
这是黛玉的悲剧,也是她的致命问题。愿我们,都能知行合一,为自己的目标积极努力,主动争取,别任命运左右你。
然而,那还是林妹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