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成为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引擎——广东多维治理模式引海外关注

全球影像 2025-04-25 10:47:17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记者:孙磊

在全球创新版图不断重构、知识产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广东省再次向世界释放其制度创新与市场改革的信号。4月2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全面展示广东在制度建设、司法保障、行政执法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全链条布局与深度探索。

这一份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广东“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路线图的文件,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平衡创新激励与权利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知识产权强省”:顶层设计驱动区域协同

白皮书显示,广东正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体系重构,目标是到2026年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知识产权强省”。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新烈介绍,省政府正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实施重点工作计划,在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同时联动10个市、21个县、8个产业园区形成多层级的制度实验场。

这一战略布局体现出广东从“知识产权管理”迈向“知识产权治理”的转型,即以制度创新驱动区域协同,不再局限于数量增长,而是追求质量、价值与全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从制度到市场:知识产权变现路径日趋成熟

2024年,广东全省专利授权量69.26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34万件、商标注册82.45万件,著作权登记33.22万件,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同时,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达36.77万件,注册商标总量突破906万件,背后反映的是地方经济中技术密集型企业群体的不断壮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专利“市场化路径”的成熟。全省共完成专利出让与受让14.1万次,专利许可1.9万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3453.97亿元,同比增长近50%,共惠及5000余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广东已成为少数能够实现知识产权“从确权到变现”系统闭环的区域样本。

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刑事、民事与行政合力打击侵权行为

广东的知识产权治理还呈现出强烈的“立体化打击”特征。2024年,广东省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926起,其中涉及高端制造业的重大案件频发。广州警方破获的特大假机油案共刑拘65人,打掉多个制假售假窝点,成为全国打假治理典型案例之一。

法院方面,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8万件,技术类案件1.75万件,判赔金额累计超过88亿元,反映出地方司法系统对创新主体权利的强力支撑。其中,单一案件最高判赔达1.07亿元,显示广东对“侵权成本高于违法收益”的执法理念日益成熟。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知识产权案件3945件,行政裁决1433件,持续扩大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效力,形成更有韧性的治理网络。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迈向前沿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开始深入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领域。省高级法院知识产权庭负责人王晓明透露,2024年广东法院重点审理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种业、生物医药等领域案件,并推动设立深圳河套巡回审判点,跨区域集中管辖涉港澳台及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进一步提升国际企业在湾区营商的法治信心。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同步融合。广东共完成2845.47亿元技术合同交易,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样”制造业集群围绕核心知识产权出海发展,为其在国际市场中提升溢价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从国门治理到全球对接:海关与版权制度协同护航出海战略

作为中国最开放的省份之一,广东海关承担着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第一道关口的职责。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2024年共查扣侵权货物3478万件,并首次通过“商标智能识别”“即决式风险布控”等新技术,实现精准执法。同时联合港澳海关实施3轮专项打击,建立大湾区跨境执法模型,强化粤港澳知识产权协同治理。

版权制度建设亦迈出重要一步。4月11日施行的《广东省版权专家库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主导、专业主评、行业参与的版权治理专家机制。这意味着广东正在尝试通过制度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版权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产权护盾。

观察者观点:知识产权成为衡量区域治理能力的新坐标

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深水区,知识产权已不再是“法律术语”,而是地方治理能力、制度吸引力与产业全球化水平的综合体现。广东的案例正显示出中国地方政府正在从“重数量”走向“重质量”,从“确权保护”走向“全链条生态建设”。

未来,广东能否持续强化制度出口、优化国际接轨规则,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仍需观察其在技术变革浪潮中的制度韧性与市场响应能力。

0 阅读:0

全球影像

简介:提供社会、财经、突发、视频、图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