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值此白崇禧之母马老夫人九秩华诞之际,一张罕见的老照片见证了这一家族的温馨时刻。画面中,马老夫人端坐于椅,手持拐杖,面容慈祥,嘴角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其侧,白崇禧将军与贤妻马佩璋恭立,一家人的和谐与幸福溢于言表。在民国那个时代,人均寿命尚浅,六七十岁已属罕见高寿,而马老夫人竟能享九旬之福,实属难能可贵。追溯往昔,她诞生于咸丰三年,历经风雨,更显其生命之坚韧。
尽管马老夫人文化水平有限,但她深知教育之于子女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白崇禧寄予厚望。她一生也是命运多舛,年届半百之际,她便失去了伴侣,彼时白崇禧尚年幼,仅十岁之龄。面对家庭变故与家道中落的双重压力,马老夫人毅然决然地支持白崇禧踏入新式学堂的大门,这份坚持与远见,最终成就了白崇禧日后的“辉煌”。
白崇禧,尽管历史评价复杂,毁誉参半,但在孝道上却表现很好。自己飞黄腾达后,他悉心安排母亲的晚年生活,确保母亲身边常有专人照料,虽非极尽奢华,却也安逸无忧。然而,1944年为母庆贺九十大寿的盛举,却在战火纷飞的广西引起了广泛议论。彼时,前线将士正浴血奋战,而白府内却张灯结彩,寿宴之盛大,连国际名将史迪威亦亲临祝贺,国府军政要员更是络绎不绝。流水席连开数日,其铺张程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自然引发了诸多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