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隐退江湖23年。
没想到被王心凌一唱,又成了“顶流热搜”。
起因是郑智化经典老歌《星星点灯》里的一句歌词,在王心凌演唱的版本中,被颠覆性修改。
原版:
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
改版:
现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总是看得见。
结果这件事不但激起了郑智化本人的强烈愤慨:
同时还引发了舆论场的巨大反应。
有人支持改歌词,有人不支持。
甚至连《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都下场参与讨论,直言不赞成为了迎合所谓某种“政治正确”的改动。
这句歌词,应不应该修改?
各方似乎都有道理。
但究竟该不该改?
或许,在看完下面这两个故事后,你就明白了。
第一个故事,来自人类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电视剧《老友记》。
它在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播放了10000亿次后。
其创始编剧兼制片人玛尔塔·考夫曼,曾于2020年含泪向全世界公开道歉。
玛尔塔·考夫曼(图片来自网络)
原因竟然是涉及种族问题。
《老友记》讲述了六位生活在纽约的年轻人的故事。
他们都是白人,没有黑人。
这位时年65岁的老人委屈地说到:
自己创作的时候,因为没有充分考虑里面角色的种族多样性,感到非常抱歉。
再来看第二个故事。
电影《乱世佳人》就算你没看过,也大概率听说过。
当年横扫十个奥斯卡最重要的大奖,位列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第4名。
《乱世佳人》
影史经典、传世名作没跑了。
但是美国人却在2020年将它下架了。
著名视频平台HBO认为本片存在种族歧视。
《乱世佳人》
《老友记》和《乱世佳人》到底有没有种族问题?
它们和郑智化的歌词修改讨论又有什么关系?
答案呼之欲出——被人忽视的创作背景。
《老友记》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
脱胎自编剧自大卫·克拉尼和玛尔塔·考夫曼的亲生经历。
如果非要给那时候位于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社区,一屋子的白人青年中。
硬塞入一位黑人合租。
并且还要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这样的故事在当时显然是失真的。
用我们今天常骂一些国产都市剧的词就是:悬浮。
《老友记》
再看《乱世佳人》,虽然是部经典爱情片,可故事背景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1861年的南方种植园。
自然,片中少不了描写那个时代黑奴的场景。
而这些,都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
同样,《星星点灯》也是郑智化当年坐在车里,透过车窗望着天上星星找到的灵感。
希望以这首歌,帮助人们击败气馁、彷徨。
那段关于描述“天空”的歌词,隐喻的是当年他在台湾的心境和遭遇。
所以,《星星点灯》表面看改掉的是一段歌词,破坏的却是整首歌的意境。
其实,如果觉得歌词不符合时下的表演氛围,大可不必选它。
毕竟描述天空,且没有歧义的歌曲多的是。
当然,这并不怪王心凌。
只能怪当下我们的网络舆论太过“敏感”,少了一点包容。
导致文艺界在创作、表达时,战战兢兢,生怕“说错话”得罪人。
甚至是“说少话”而得罪人。
比如出来道歉的张学友。
令人担忧的是。
目前全球舆论场还普遍存在着这种纠枉过正的“敏感”。
西方人更过分:
《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仅因为不支持跨性别者,就遭到普遍声讨。
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甚至扬言抵制一手将她捧红的罗琳。
更有甚者,示威者还跑到罗琳家门口举牌威胁她。
在美国,因为2020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不幸身亡后。
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种族主义抗议活动。
于是黑人在好莱坞成为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
《小美人鱼》要变成黑人。
奇异博士的前女友嫁人,也“只能”嫁给黑人。
甚至连未来的“007”,都有可能变成黑人。
网友P图
这也导致《老友记》和《乱世佳人》在如此语境中,有了一种“莫须有”的种族歧视。
文化艺术创作,当然要遵守社会道德,国家法律。
但同时它也需要最起码的包容氛围。
用力过猛,过犹不及。
千万不要把“郑智化”给“政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