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不是“第三学期”,而是培养孩子目标感的“黄金窗口期”

麓屿心言 2025-01-22 15:25:11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孩子内心的渴望,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你的学校里能够抬起头来走路。”

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寒假前,信誓旦旦地做好了各种计划:预习下学期功课、发展兴趣爱好、读几本好书…… 结果呢?一个寒假下来,孩子抱着手机、平板刷了一假期,你辛辛苦苦列的计划全泡了汤!

你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却嫌你唠叨;你火冒三丈地训斥,孩子却更加叛逆。好好的寒假,变成了“家庭战场”,硝烟弥漫,让人欲哭无泪。

这届家长太难了!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过一个既充实又有意义的寒假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利用寒假这个“黄金窗口期”,培养孩子的内驱力,点燃他们心中的目标之火?

01

我有个朋友,权且叫他老王吧。老王有个儿子,小名叫“淘淘”,人如其名,淘气得很。

每次放假前,老王都如临大敌,生怕淘淘在家“揭不开锅”,惹出什么乱子。

去年寒假,老王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没有给淘淘报各种补习班,而是决定带他回老家体验生活。

老王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那里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机,只有青山绿水,鸡鸭牛羊。

一开始,淘淘各种不适应,整天嚷嚷着要回家。老王也不着急,只是带着他一起干农活,喂鸡、放羊、捡柴火……

几天下来,淘淘竟然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还交了几个农村的小伙伴,一起爬树、抓鱼、烤红薯……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晚上,淘淘突然问老王:“爸爸,你为什么要带我回老家啊?”

老王说:“我想让你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

淘淘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寒假结束,淘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沉迷于电子游戏,学习也主动了许多。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去,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却很少反思:是不是我们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探索的机会,用“爱”的名义,将他们困在了狭小的空间里?

一个孩子如果从没有见过高山,怎么会立志攀登高峰?如果从没有感受过贫穷,怎么会珍惜当下的幸福?

02

还记得前些年有部挺火的电视剧叫《小舍得》,里面田雨岚式的“鸡娃”教育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她为了让儿子子悠考上名牌初中,将他的寒假安排得满满当当: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子悠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在考试中出现了幻觉,将考场变成了游乐场。

田雨岚的教育方式,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是在摧毁孩子。

她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她用“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也将孩子的目标感扼杀在摇篮里。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自我决定理论”,它指出:当一个人的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时,他的内在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

田雨岚式的“鸡娃”教育,恰恰剥夺了孩子的三感:

自主性: 孩子的寒假完全由家长掌控,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空间。

胜任感: 过多的补习班和过高的期望,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归属感: 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亲子关系逐渐疏离。

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有目标感的孩子呢?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顺应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好的教育应该像一片沃土,任由孩子自由成长,而我们只需要默默守护。”

03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怎么在寒假里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呢?

先别急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咱们得学会放手,别老想着替孩子做主,要让他们自己去闯一闯。

说白了,就是别再当个“老妈子”一样,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商量着来制定寒假计划,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想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孩子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除了让孩子自己做主,我们还可以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玩”,去体验各种不同的事情。

要知道,光啃书本可不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寒假里,我们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旅游,逛逛博物馆,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这些亲身体验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光“玩”还不够,我们还要多跟孩子聊聊天,走走心。

每次体验之后,别忘了和孩子好好聊聊,听听他们的感受,帮他们把这些经历变成自己的感悟和目标。

比如说,参观完科技馆,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觉得啥最有意思啊?对哪个东西印象最深?以后想不想研究这方面的东西呀?”

另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搞点“家庭项目”,让这个寒假更有意义。

比如,一起学个新本事,像拍拍照、做做饭;或者一起动手,把房间好好收拾收拾,做个漂亮的家庭相册;再或者,全家一起计划一次旅行,然后一起努力攒钱……

这样一起制定目标,一起努力的过程,不仅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还能让咱们一家人更亲密呢!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驱力和目标感的比拼。

那些积极主动,目标明确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的喜悦。

寒假不是“第三学期”,而是培养孩子目标感的“黄金窗口期”。

让我们一起,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渴望,扬帆起航!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家长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如果您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就动动手指,关注一下,咱们一起探讨更多育儿话题!

0 阅读:1

麓屿心言

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沟通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