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ME LIVE+
OMA是一家在全球各大洲开展实践的国际建筑事务所,在2024 FRAME AWARDS构架设计奖全球颁奖盛典上,OMA合伙人Chris van Duijn以地域和环境为立足点,从制度化的地标建筑到隐形地标的设计,再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这三个方面深度探讨了本次演讲主题——设计的价值。
#01
制度化的地标建筑,是对城市个性化细节的弥补
作为建筑师,我们的身份非常多元,在过去20年OMA在中国的实践中,我们的身份大多是地标建筑师。
什么是地标建筑?首先它通常是视觉上非常有表现力的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戏谑地称其为建筑界的颜色电影,因为这类片子大多数都不真实,也不需要真实,它可以非常流于表面。地标建筑的视觉效果值得探索,但我更希望建筑能发挥更多作用。
由OMA打造的地标建筑 © OMA
地标建筑在全球各地都有,但在中国,它是一种类型学,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前中国城市扩建规划方式的影响。
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涵盖了资金投入、政策制定和规划等方方面面,但最后被简化为excel里的一个个单元格,这些代表数量的单元格信息由指标所驱动,而不是质量或美观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城市规划中并没有被真正考虑,因此,需要建筑来弥补,否则建成环境看起来会变得千篇一律。所以我认为地标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缺乏个性化细节的一种弥补,是对城市规划细致性的重新考虑,这就是中国对地标建筑的定位。
城市扩建规划方式,图片由OMA提供
当然,我们也努力为每一个项目创造附加价值。Hangzhou Prism杭州光棱是最近的一个项目,已经接近完工,位于杭州典型的城市扩建区域之一。它是一个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等很多科技巨头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总部,很多年轻的专业人才搬到了这里工作,我们想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家的感觉的场所。
在业主的初期规划中,这里包含3栋塔楼,其中一栋最高,另外两栋楼较矮,如果卖掉较矮的两栋,就可以建造一座地标塔楼。这种方式可能会使得建筑脱离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方案是把两栋小一点的塔楼合二为一,通过更低的建筑高度以及与界面更紧密的联系,建立与城市环境的连接;接下来我们将体量大致对半切分,给建筑创造不同朝向,并与较高的塔楼形成一定的距离;最后,在建筑中融入大量露台,提升住户和酒店客人的居住体验。
建筑轮廓图 © OMA
© 夏至,图片由OMA提供
建筑内部还有另外一个大尺度的开口,连接外部空间,同时把公园的景观延伸到了带顶的中庭,人们可以在这里消磨时间,体验户外乐趣。我们希望最终打造一个介于城市广场与公园之间且充满活力的空间。
错落的盒子尺度不一,包含了各种功能空间让人们相聚,它更像是一个社区或3D村落,而不是在停车场上建两座塔楼,这就是我们的理念。
连接户外的开口 © OMA
© 夏至,图片由OMA提供
© 夏至,图片由OMA提供
#02
从功能最大化出发,隐形地标的意义与作用
地标建筑常常追求奢华感,以及瞬间的深刻印象,而我们挑战了地标建筑对视觉张力的需求,因此,我们把这种地标建筑称为“隐形地标”。
位于法国波尔多的SIMONE VEIL BRIDGE项目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拼上了城内交通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对波尔多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内交通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 © OMA
© Bordeaux Métropole
波尔多是一座美丽的历史城市,这里有纪念性建筑,也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公共空间,但该项目的场地汇聚了这座城市的后方区域,希望通过桥梁连接前方区域并为后方提供重新开发的机会与条件。业主要求在波尔多再打造一个地标,创造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
但立足于城市空间,项目所在地区域所有的公共空间加起来占比不到2%,而市中心的公共空间占比已达到7%。因此,我们认为想促进城市扩张,延续波尔多宏伟的DNA,就应该投资公共空间,这也是我们增加了横跨河流的这一小段绿色的公共空间的原因。
波尔多城市公共空间占比示意图 © OMA
业主要求桥梁用于交通的宽度为22米且造价不高,因此桥的设计很简单,它只是一个从河流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平台,这种标志性的简单设计让它脱颖而出,同时低造价可以把桥的宽度再增加一倍,拓宽到44米,使这座桥脱离基础设施的属性,转变为一个公共空间。多出来的空间可以举办节日庆典、集市、展览等,同时不影响交通的运行。
桥梁横截面示意图 © OMA
© Clément Guillaume, 图片由OMA提供
当人们聚集在这里,这座桥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功能性,而当人们散去,整座桥宏大的尺度便显现出来,简单而纤薄。它的视觉张力极其微弱,更多的是关乎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以及更好地使用项目预算,我们不知道是否可以将其称作地标,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Clément Guillaume, 图片由OMA提供
位于韩国首尔的弘益大学也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隐形地标。场地的上方是一个大学校园,下方是一些小体量的建筑,被称作Hongdae的社区。设计任务书中的关键词是也是地标。
校园和社区几乎在六七十年代同时建成,学生和教师当时居住在这个社区,同时在大学校园教书和学习,中间区域的开放空间,联系着校园与社区,这个中间区域就是项目场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的建筑在校园外围与城市之间形成了屏障。
场地现状 © OMA
在设计之初,我们观察到,像首尔这样的城市,开放空间非常稀少,应该考虑以某种方式保留这些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这里有点像微缩版的香港。在这里,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不同院系的融合并没有被立面阻隔,建筑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校园如何跨越所有界限来运作。
我们保留了这个开放的城市中空区域,将建筑下沉到地面以下,通过屋面连接校园及其周边的社区,并把这种联系延伸到后面的WAU山,下一步是引入中间层,它和社区在同一个水平高度,所以我们也称它为Hongdae层,这里是公共空间与学术空间交汇的地方,所有公共功能的入口都在这里,绿色的景观重新演绎了公共空间的连接。
设计策略 © OMA
最终效果 © Negativ与OMA
除屋面和Hongdae层以外的第三层联系是由庭院创造的,每个方向都设置了大小不一的庭院空间,把光线引入内部,同时在低楼层再次连接起来,从校园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这些庭院可以为不同用户激活。这是我想跟大家展示的第二个隐形地标。
庭院空间效果图 © Negativ与OMA
实景图 © Negativ与OMA
#03
以环境为依托,打造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前面我介绍了中国对地标建筑的定位,以及它是如何被制度化的,同时也分享了其它地域背景下,城市化更成熟的地区的建筑实践。最后我将介绍沙特的城市与建筑。
沙特有很多大型项目,例如:OXAGON超级项目,它是一座巨大的港口物流城市,一半建在水上 一半建在陆地上;建在山上的TROJENA滑雪场,是未来亚洲冬奥会的比赛场地;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在彻底地进行重新规划,包含大量的城市空间和文化设施,规模巨大,是203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体育场之一,2030世博会也将在几年后在沙特举行;最为人所知的项目应该是The Line未来城市项目,是一座长度达170km的线性城市,宽度达200m,高度有500m,将来能容纳超过600万人居住。
沙特地标建筑,图片来自各个设计公司官网
可以说在中国,地标是蛋糕上的樱桃,是锦上添花,但在沙特,遍地都是樱桃,虽然有人质疑项目落地的可能性,但我们对此抱有很大的兴趣。除了上述的大型项目,沙特还有很多小型项目,比如我接下来分享的两个距The Line不远的小项目。
Leyja酒店是亚喀巴湾项目的一部分,有一条170km的海岸线,连接着红海以及约旦与沙特交界的北部,一端是大海,另一端是峡谷的入口,峡谷高达150多米,景观十分壮丽,在峡谷底部,人显得非常渺小。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环境,设计跟随地形采用了线性的体量,将它们依附悬挂于山体,当建筑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这些非自然体量仅仅只是和峡谷连接在一起,一切场地现状维持如初。
海湾与峡谷入口,图片由OMA提供
悬挂在峭壁上的酒店,效果图 © OMA
酒店内部的视野,效果图 © OMA
另一个项目叫作Zardun,是正在进行的酒店度假村项目之一,距离Leyja酒店所在的峡谷15公里左右。这里的环境恶劣,但景色壮美,曾经是军事区,没有过多的开发,所以这里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环境。因此Zardun的设计也同样以维持场地现状为特质,而不是设计一些与原生景观无关联的东西。
项目远景效果图 © OMA
酒店包含100间客房,由4栋体量较小的建筑构成,但项目的重点不在于建筑,而在于中间的这个区域,它代表了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即致力于推动百年前景观风貌的再生。最大的投资是水系统,便于储存雨水,我们尝试播下第一颗种子,让它再次成为沙特绿色生态网络的一部分。
从亚喀巴湾望过去,先看到类似海滩的沙质土壤,接着土地变得紧实,形成一种热带稀树草原景观,而四栋建筑位于四个方位遥想对望,高耸的塔楼中心部分开凿出富有棱角的断面切口,映照着逐步发展的自然景观。
四栋建筑位于四个方位遥想对望,效果图 © OMA
塔楼中心部分开凿出富有棱角的断面切口,效果图 © 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