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四大错:信错一人,跟错一人,娶错一人,杀错一人

一身傲气王 2022-01-15 18:22:36

提起诸葛亮,我们不免会想到三国时,他经过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在这乱世中创造出草船借箭的故事。

那时诸葛亮可谓是受到官民双重崇敬的人,人无完人,即使是一辈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错误是蜀汉兴亡的间接导火线。

一、错信马谡失街亭

第一错,错信一人,错信马谡失街亭。马谡这个人最擅长纸上谈兵,尽管他平时表现出超凡的才干和谋略,善于探讨军事谋略,甚至常常与诸葛亮谈到夜尽天明,但正如刘备说的:“此人,不能委以重任。”

当时诸葛亮并未听到刘备驾崩前的告诫,仍然重用马谡,对他充满信心。在那时,诸葛亮行军到祁山后,要派一个人去镇守街亭,即今日甘肃庄浪东南。那时,诸葛亮怀有对马谡的信任,没有用他手下几个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而是直接点将马谡当先锋王平作副将。

当马谡和王平的部队来到街亭,经过马谡观察街亭的地形,发现街亭周围有座山;由此便想到了山上地势险要,正好可以和王平带领军队上山驻扎。

王平苦口婆心劝马谡,因为丞相临行时嘱咐他们要守城池,保营垒,如果把营地扎进山上,那就会把军队置于危险之中,更甚者失街亭,但马谡此人既无实战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又一意孤行,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山上安营扎寨。

对此,王平也很无奈,既不能违抗军令,但也不能眼看着自己和手下士兵陷入险境,只好向马谡请领1000士兵驻扎在山下。当魏军到达街亭,见到马谡的军队放弃城池不守却逃到山上建营扎寨,于是魏军头领张郃便将人马驻扎在山下,暗暗高兴地在山下设营垒,并将马谡的水源砍断,致使山上缺食少粮、军心不稳。

诸葛亮为刘家王朝任命四十多年,却在后期遭到了刘玄德的戒备和猜忌。回想起当时刘备请出山时的诚恳到现在却充满着忌惮,不知道诸葛亮是否为跟了这样的主公而感到寒心。

街亭失守后,刘备为避免蒙受更大的损失,决定把马匹全部撤到汉中。回到汉中就,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街亭失守全因马谡的擅自抗命,违反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按照当时法律,诸葛亮即使心中不舍但也只能含泪把马谡给斩杀。

二、跟错刘备冷臣心

第二错、错跟一人,跟错刘备冷臣心。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光顾草庐,最终赢得诸葛亮出山,但是,刘备不是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信任诸葛亮。

世人皆知“君臣千古佳话”的白帝城托孤,正是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和戒备态度最明显的时刻。若孺子不才,君子自取。这一言与其说是一次托孤,倒不如说是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的终极亮牌。

如果诸葛亮对此终极考验的反应表现得有所不佳,那他当时很大概率就会人头不保,不会安全地离开刘备的床榻旁,而且刘备托孤龙塌前,还有一位托孤大臣——李严,而他的存在,更是为了在死后牵制诸葛亮。

诸葛亮为刘家王朝任命四十多年,却在后期遭到了刘玄德的戒备和猜忌。回想起当时刘备请出山时的诚恳到现在却充满着忌惮,不知道诸葛亮是否为跟了这样的主公而感到寒心。

三、娶错黄氏遗终身

第三错,错娶一人,娶错黄氏遗终身。黄氏只有一个姓氏是因为古代女子地位地下,在三国时期,平民女子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姓是在常见不过的一件事情,基于种种原因,导致诸葛亮的妻子在史书上写得很少,野史描写也较少。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黄氏丑陋无比,可是,当黄氏嫁给诸葛亮时,既没有靠诸葛亮来补贴家用,也没有让诸葛亮去通融较近的亲戚去安排做官,可见她嫁于诸葛亮不为财权。因此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求娶黄氏这件事,毕竟老话说:娶妻当娶贤。

就此看来,或许正是因为只言片语的黄氏丑陋描写,才有人说诸葛亮娶错了一人之说法。

四、误杀魏延失大将

第四错,错杀一人,误杀魏延失大将。关于诸葛亮错杀魏延这件事,不管是现在还是当时的三国都令人咋舌。

由于魏延没有任何谋反和徇私舞弊的军纪大错,诸葛亮竟然在临死前留下了“我死后魏延必反”的字样,并用毒计杀死魏延。可怜巴巴魏延的一生,常年在汉中镇守时,魏延手握重兵也都是忠于蜀汉,安分守己,毫无二心,却没想到自己无兵无权处处受制于人时而被猜忌有谋反之意。

其实,魏延一直镇守在汉中之地,未出差错。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的魏延在攻打魏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或许,当然这也使得魏延在立下众多功绩之后,不免有些居功自傲,甚至觉得自己比诸葛亮还强上几分。

据记载,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曾为其提出一些谋略,但当时诸葛亮对于北伐大多采取的是保守政策,所以拒绝了魏延。由此魏延也一直认为他的本领与才气在诸葛亮身边无法施展,因而在北伐时期,常常出现不听诸葛亮命令的情况。于是就为自己埋下了悲剧。

虽然诸葛亮一生犯了四大错,但毕竟人类不是圣人,再有丰功伟绩的人,也难免会犯下错误。也许,这就是生命和世界的奇妙之处,用看似人为错误的东西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