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只能用滴滴?35岁程维如何从0到41.18亿单,完成垄断

烟雨江南南 2024-12-31 13:37:09

快节奏的时代,出行方式的便捷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当面临3公里以上的路程时,打车往往成为众多上班族的首选,

而滴滴,也许是当下这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字。

2012年,正值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之际,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五十多家企业纷纷入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滴滴创始人程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

高考的失利让他与心仪专业失之交臂,毕业后的第一份卖保险工作更是四处碰壁,连向大学系主任推销都惨遭拒绝。之后进入一家所谓的医疗保健公司,结果发现竟是足疗店,不过他还是坚持干满了一年。

直到2005年,程维毛遂自荐进入阿里,成为一名销售员,负责“出口通”产品,凭借出色的销售能力,他一路晋升,从主管做到大区经理,再到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广阔的人脉资源。

在好友王兴的不断怂恿下,程维犹豫了九个月,考察了六个项目后,最终毅然投身打车行业。

2012年,他带着仅有的10万元,与拿出70万的王刚一同辞职创业,注册了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的E世界大厦租下便宜仓库,开启了滴滴打车项目。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三大难题:开发软件、找到司机、找到客人。

程维做销售出身,对技术一窍不通,无奈之下选择外包开发软件。

花费8万元找的外包团队,交付的产品却问题百出,乘客下单后司机手动接单响铃概率仅有50%,甚至这款APP还是由中专老师和几个学生边学边做搞出来的“残次品”。

产品上线后向王兴推荐,直接被吐槽“太垃圾”,连注册的兴趣都没有。

找司机更是难上加难,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程维乐观定下两个月突破1000个司机的目标,可40天过去,倒贴钱都无人问津,地推人员四处碰壁,只因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

转战深圳,同样遭遇此困境,直到一次在北京昌平烧烤摊的偶然机会,说服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才打开局面,签下昌平一家70辆车的出租车公司,随后一周内又连签四家。

为了推销APP,程维亲自到出租车公司讲课,却遭遇司机们的不信任,一百多个司机中只有二十多人用智能手机,愿意下载安装的更是寥寥无几。为了不让司机失望,程维甚至雇托每天花400元绕三环打车。两个月后,天使轮资金烧完,账面仅剩1万元,此时的滴滴,岌岌可危。

幸运的是,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在此时出现,2012年12月,为滴滴带来了300万美元的A轮投资,让滴滴暂时缓过一口气。但这在烧钱如流水的打车行业,只是杯水车薪。

程维与王刚一边继续拉投资,一边与摇摇招车抢夺市场。摇摇招车创立早,有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等投资,管理层出身有优势,还拿到北京首都机场蓄车池这一战略要地,投入超百万并出让股权签订协议。

滴滴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北京火车西站寻找机会,靠着每月4000元租下通道,地推人员争分夺秒筛选司机,为其安装注册APP,靠着这种“小米加步枪”的战术,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2月,实现冬天注册1万名司机的目标。

在用户拉新上,滴滴采取诸多大胆手段,如在摇摇招车电台广告后加滴滴广告牌,利用司机分不清两者区别,实现一天上千司机下载;还会帮安装百米打车平板设备的司机刷机装滴滴,诱导用户卸载摇摇,用尽一切办法提升市场份额。

同时,滴滴巧妙利用交通委规定,降低司机注册门槛,调整APP接单系统,利用加价功能提升乘客打车成功率,加上2012年北京多雪的天气助力,滴滴逐渐蚕食摇摇招车的市场,摇摇也因腾讯投资被拒、资金难以为继,于2014年年初停止打车业务。

2013年3月,阿里投资快的打车,4月腾讯1500万美元领投滴滴B轮融资,这让同是阿里出身的程维和王刚陷入两难。一方面畏惧阿里力量,一方面又急需资金,腾讯投资经理多次沟通,马化腾亲自约见并给出优厚条件,甚至加上保底收购条款,最终两人咬牙接受腾讯投资,彻底与阿里“决裂”。

站稳脚跟的滴滴开始扩张,首当其冲便是上海。此时上海冒出大黄蜂打车,创始人李永进经验丰富,大黄蜂发展迅猛,日下单量破万。滴滴切换目标,对大黄蜂展开媒体轰炸,群发短信推广,两周内给十万多iphone账号发十遍彩信,下载量、用户日活跃数超大黄蜂。

但随后深圳、北京等地叫停打车软件,大黄蜂欲融资,滴滴为阻止其与百度合作,搅入收购战局,虽未成功,却也让阿里与滴滴关系缓和。

2013年年底,滴滴完成C轮融资,中信产业基金领投,腾讯跟投。与此同时,快的也拿到C轮融资,双方弹药充足,补贴大战一触即发。

2014年,微信急需打破阿里移动支付垄断,主动联系滴滴合作,给出1500万预算推广微信支付,滴滴补贴乘客每单便宜五块钱,效果惊人,一周内订单上涨十倍,两周后涨50倍,带来大量微信支付绑卡用户。

快的见状在支付宝跟进补贴,两家陷入烧钱大战,最多时快的一天烧3000万,滴滴烧4000万,滴滴凭借微信社交优势、企业冠名发红包等方式,逐渐占据上风。

关键时刻,腾讯派50工程师帮滴滴稳住服务器,这场大战持续数月,双方烧钱超20亿,却也教育出庞大打车市场,滴滴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至1亿,市场占有率达六成。

但uber的闯入打破了局势。2014年10月,uber启动人民优步项目,招募私家车、大额补贴,凭借新颖营销、先进算法,迅速进入多个城市。同时,神州专车入场,依托租车资源、合法商业模式,也抢占一定市场。内忧外患下,滴滴、快的于2015年1月开始谈合并,历经波折,最终在1月21日进入实质性谈判,1月27日敲定细节,以6比4合并,由程维团队管理新公司,滴滴、快的这场大战暂时落幕。

合并后的滴滴并未一帆风顺,易到用车因市场份额被挤压,融资困难,节节败退;uber仍在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滴滴推出快车、顺风车业务反击,再次开启补贴大战。

uber虽财大气粗,但因不了解中国国情,补贴引发大量刷单,滴滴联合腾讯封杀uber微信客服账号,重新占据优势,市场格局渐定,滴滴占七成,uber占两成,神州专车占一成。此外,滴滴围魏救赵,投资美国lift、东南亚grab、印度ola等,牵制uber全球扩张,成效显著。

2016年,滴滴与uber传出停战合并消息,最终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双方互相持股,滴滴集齐BAT股东,一统中国网约车市场似乎近在眼前。但命运弄人,2018年连续两起女乘客被司机奸杀案件,让滴滴深陷舆论漩涡,顺风车业务被砍,上市计划一拖再拖,估值从一度高达800亿美金跌至最多300亿美元。此后,美团打车、首汽约车等新玩家仍在寻找机会,滴滴也在不断调整,隐藏业务花小猪曝光、筹备港股IPO,试图在困境中突围。

据11月29日发布的三季度报显示,滴滴在三季度包括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核心平台交易量为41.18亿单,同比增长15.1%。三季度滴滴(GTV)达1009亿元,滴滴三季度的利润为9.32亿元,较二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

滴滴这些年,程维凭借顽强斗志与精准决策,在多次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并购对手、引入投资、打赢补贴战,从险象环生中杀出重围,成就了滴滴的辉煌。但辉煌背后是代价,在追求规模与速度的过程中,滴滴忽视了安全、合规等诸多问题,舆论谴责、政策压力接踵而至。

如今的滴滴,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曾经的网约车霸主,能否重拾往日荣光,又或是在新的竞争浪潮中被后浪拍倒,一切都充满未知数。但它这些年的故事,无疑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史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后来者留下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与教训。

未来的出行赛道,又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经济#\u0002#滴滴出行#\u0002

文字内容来源@ 冲浪普拉斯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