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赋予和谐共生的条子泥

双创一线 2022-01-21 14:33:48

文/丹青

2020年8月9日,在相关科研部门和专业机构人员的现场调查、考察期间,首次查明,在条子泥发现约50头麋鹿,此后,麋鹿成为条子泥湿地的“常驻嘉宾”。近期,相关部门在条子泥湿地又发现成群野生麋鹿,其数量超过300余头。麋鹿队伍不断壮大,这是对条子泥生态环境保护最大的肯定。

条子泥湿地

何为条子泥?我在东台沿海地区考察时,听到这个名字,当时也是一头雾水,湿地生态是知道的,为何又出来了一个条子泥?它和大海又是啥关系?后来找了许久资料才搞明白,条子泥也是湿地,它是原始和典型的淤泥质滩涂。因此,自然植被始终保持着自然衍生状态,生物多样性无比丰富。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为了更加顺应自然规律,帮助鸟类寻找一块躲避涨潮的歇脚栖息地,在退渔还湿中把海堤内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打造出了中国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同时对自然形成的3000亩黑嘴鸥繁殖地和1万亩雁、鸭类候鸟高潮位栖息地加强保护。目前,条子泥湿地拥有100多种鱼虾和丰富的底栖生物,不仅养育了众多渔民,也为超四百余万只的迁徙候鸟提供了栖息环境。

条子泥湿地,地处暖湿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各种鸟类多达41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分别为21种和71种,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鸟巢

为了更加清楚了解条子泥是如何形成的,我特地找到了一张卫星图片,从盐城往大海看,并非是常见的蔚蓝色,而是一片巨大的、呈扇形的黄色搭配成典雅别致的风景,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黄海南部的沙洲群。它的范围北起射阳河口,南至长江口北部,涉及江苏盐城、南通等8个县、市。南北长达200多公里,东西宽约140公里,其气势恢宏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它由古黄河、古长江和海洋潮波共同缔造而成:前两者曾在江苏海岸入海(古长江口比现在靠北,黄河则多次夺淮入海),带来巨量泥沙,后者则是打造沙洲群的海洋动力。

这个巨大的沙洲群呈现出独特的放射状地形地貌,以条子泥东部的东台市的弶港为顶点,七十多条大小沙洲,如太平沙、毛竹沙、蒋家沙、太阳沙等,仿佛是冲出隘口,呈扇形队列向大海奋力跃出的一群巨龙,最长的一条达100多公里。

如果我们把这些沙洲群像比作伸向黄海的一个手掌、一把巨扇,那么位于沙洲群核心地带的条子泥则是掌心和扇柄,是地势相对较高、淤积泥沙最快、最厚,低潮时出露海面最多的一片沙洲。这里的潮间带(海水涨潮到最高点与退至最低点之间的海滩范围)宽度达30公里,还特别平坦,平均坡度仅有0.2%。低潮时沿着潮湿的滩面,能向海中走很远的路,可谓是潮汐森林生长的天然宝地。而一般的河口和滩涂的潮间带,最多几公里宽,又有盐沼植物根系固泥沙,往往只有几棵潮汐树,根本无法形成潮汐森林。唯有黄海这块独具魅力的宝地方能形成神奇无比的自然景观。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潮汐水流也与众不同,外海海潮向黄海推进的过程中,受到凸出的山东半岛阻碍和反射,在盐城的北部沿海形成一组呈逆时针运动的“旋转潮波”,盐城东南海域则还有一组东海前进潮波。这两个巨大的潮波系统奔涌突进,恰好在条子泥相汇,碰撞、叠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动力体系。除了潮流能量强大,潮差格外大之外,潮流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并非与海岸垂直,而是以条子泥北部的弶港为顶点,于是在这里才能形成放射状辐聚辐散,在条子泥上打造出数条巨大的、方向各异的主干潮沟。而且条子泥本身,也在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的修复过程中有所变化。西侧的陆地,受外海辐射沙洲的掩护,潮波相遇,海水壅塞,高潮滞水时间长,大量泥沙在这里落淤。上世纪四十年代,条子泥基本还是暗沙,而到了2000年时,低潮出露面积已有600平方公里,近年来仍处在不断外蚀内淤的过程中。

条子泥湿地是目前全球共享的九大迁飞区之一,东亚、澳大利亚迁飞的中心节点、加油站和服务区。那天我迎着冬日的暖阳,通过设置在岸边的望远镜观察到无数叫不出名字的海鸟,在镜头里拍打着翅膀自由地在滩涂上飞翔。如今条子泥的海韵风情、旖旎风光,越来越多地呼吁着更多来旅游观光的中外人士:保护湿地生态,就是保护地球之肾。我听工作人员介绍,条子泥景区与红树林基金会(MCF)等42家机构共同组成勺嘴鹬保护联盟,以高专业的鸟调学识、高水平的鸟调人员、高精度的设备设施、高精度的数据分析,开展鸟类调查,为鸟类迁徙提供科学助力。

勺嘴鹬

勺嘴鹬是一种自己带勺子的珍稀濒危鸟类,目前全球也只有600余只。它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体形与麻雀相仿,体长140-160毫米,体重29-34克。繁殖季节,勺嘴鹬头胸部位的羽毛会变成醒目的红棕色。这种鸟儿非常可爱,它在每年的春季4-5月,秋季9-10月迁经中国的黄海滩涂的湿地条子泥,它们在条子泥这块福地上,要完成觅食、换羽,停留长达3个月,10月中下旬开始集结南迁,中途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部沿海城市稍作停留,最终于1月份飞达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越冬。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仅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可以见到,平时很难见到。特别是一些有繁殖任务的鸟儿,会在江苏沿海短暂停留后,出发抵达俄罗斯远东,在沿海一片非常狭窄的区域进行繁殖,7月份开始,很多成鸟又会回到江苏沿海,而未参与繁殖的勺嘴鹬会一直逗留在这里。勺嘴鹬能够选择江苏沿海地区的条子泥作为自己的栖息地是有道理的,条子泥湿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300万公顷),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这里为鸟儿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较为安逸的生存环境。故而勺嘴鹬在选择了条子泥之后,没有外界因素的变化,将会每年都来这里停留换羽,补充能量。勺嘴鹬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在条子泥上它最爱吃指甲盖大小的螃蟹、小虾等,它那只属于自己的小勺子嘴,在泥泞的沙滩里快乐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以一些人类肉眼观察不到“生物膜”之类的食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条子泥湿地的生态环境,东台市这些年花了大力气,引进了互花米草,初是为了在堤防护方面来改善一下原有的生态环境,但因其旺盛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已危及到本土生物生存,成为入侵物种。为推进互花米草研究,条子泥湿地与红树林基金会联合举办互花米草综合治理研讨会,同时不断进行人工控制治理,极大地改善了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条子泥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使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4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还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遗产的空白。因此,中国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第1的国家。

我在东台考察期间,听到最多的是:金东台有三张金名片。一是海水和堤岸、岁月和风雨,演化成会“生长”的沿海湿地;二是荒滩与绿林、自然与人工,开拓成会“呼吸”的平原森林;三是南来北往、春回秋迁,勾勒出最“生动”的候鸟天堂。这些我们能感觉到时光如梭、生态和谐、如月之恒三张金名片的含金量,但还有更多的东西,真的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呵护、去探索、去挖掘!我愿用余生的时光去探索这一切。真的能那样如愿,足矣!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0 阅读:30

双创一线

简介:聆听双创声音,讲好双创故事。